新年伊始,上市公司 “闲钱理财”之风再起。对于一些主业低迷的上市公司而言,通过购买理财产品实现收益,无疑是增厚业绩的重要手段。然而,倘若实施过程中风险意识不足,好事也有可能演变成“黑天鹅事件”。
新年已有84份理财公告
青青稞酒周四午间公告称,全资子公司西藏天佑德以自有资金2亿元购买民生银行一款挂钩利率型结构性存款的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预计年化收益4.8%,期限181天。截至公告日,青青稞酒及全资子公司过去12个月购买的尚未到期的保本型理财产品金额共计3.7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合并净资产的18.12%。
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为百分之五点多,4.8%的年化收益率并不高,为何公司要选择这款产品?“这是董事会审议、股东大会通过的。保本型的更能够保证投资者收益。”青青稞酒证券部工作人员昨日对此回复称。
事实上,这只是近期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一个缩影。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新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发布了关于购买理财产品的公告已有84份,仅昨日晚间就有14家上市公司披露了自己的理财计划或是购买理财产品的进展。
分析这些公告不难发现,上市公司所购买的理财产品绝大部分为银行保本型理财产品,平均利率大概在4.5%左右,高于普遍银行一年期定存3%的利率,也有部分上市公司选择购买国债、信托等理财产品。从动用的金额来看,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风格也颇为“豪放”,少则数千万元多则数亿元。
谨防好事变“黑天鹅”
理财收益往往能增厚上市公司利润,有的甚至能超过主业。例如大康牧业,尽管主营业务不景气,但公司预计2014年度净利润为1659.36万元至1959.36万元,较2013年同比增长481.19%至586.27%。增长原因,大康牧业解释称,本年度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购买了理财产品,理财收益大幅增长。资料显示,去年4月22日,大康牧业董事会决定使用非公开发行部分闲置募集资金不超过45亿元适时投资保本型理财产品,该议案随后获得股东大会通过。
获得收益固然是好事,可倘若实施过程中风险意识不足,好事也有可能演变成“黑天鹅事件”。例如三房巷,该公司去年12月发布公告称,控股子公司江阴兴仁纺织有限公司以2000万元购买理财产品时遭银行客户经理欺骗,无法按时收回本金和收益。对此重要信息,三房巷隐瞒不及时披露,日前公司已被上交所予以监管关注。根据公告,犯罪嫌疑人已被捉拿归案,追回资金仅102万元。三房巷去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1967.64万元,同比下降18.6%。若2000万元银行理财款项无法如数收回,公司全年业绩恐将陷入负值。
“上市公司闲置资金购买银行和券商发行的低风险型理财产品,目的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加额外收益。但其中的风险也不容忽视。”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上市公司应及时分析和跟踪银行理财产品投向、项目进展情况,一旦发现或判断有不利因素,应及时采取相应的保全措施,控制投资风险,若出现产品发行主体财务状况恶化、所投资的产品面临亏损等重大不利因素时,公司应及时予以披露,谨防“黑天鹅”的发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