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去年10月初开始关注股市,起始资金是父母2008年炒股赔剩下的2.6万元。去年12月份入市至今年5月底,账户资金已经有15.5万元了。”金昌(化名)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兴奋地告诉记者。
金昌是标准的“90后”新生代股民,2014年毕业以后,他就职于一家互联网公司做编辑。电脑专业的他对于炒股是个新手,虽说初入股市,但他的炒股方式和投资思维一点不逊于老股民。
金昌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说:“父母经历了上一波熊市以后对自己炒股挣钱看的很淡,一开始只是想拿点钱给我练练手,父母对自己选股票从没有干涉过。去年10月份拿到账号后我没有急于立马入市,学习了两个月相关的投资知识。12月底,之前账户里的股票随着大势涨到3万元左右,我也坐不住了,12月初开始操作,研究一些低价的蓝筹股。”
刚开始操作的时候,金昌选择了自己熟悉的电子行业。他表示,去年12月9日股市大跌的上午出掉了中行。随后一个月内进了核电、电子元器件、输变电、家电、电动车几个板块的股票,当时就觉得什么都好都想买,结果就造成一段时间投资过于分散。
“我的所谓‘投资策略’就是关注产业,尤其是以高技术含量的实体产业,而且我本身对IT电子和装备制造领域比较了解,能够看出上市公司的业务结构是否具有发展前景,再加上我对中国经济基本面的信心,也就始终相信实体产业一定会带来比较稳定和丰厚的投资回报,事实证明我的选择并没有错。”金昌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与老股民较为保守的投资理念相比,金昌的目光不仅仅在券商银行大盘股上。
金昌表示,很多人热衷的券商银行大盘股次新股,我一开始就认为这些股票走势已经跟他们的业绩没有太大关系。比如券商去年底的疯狂,完全是股市回暖的反作用,而股市回暖的根本原因是,资本市场对于实体产业推动的经济增长的期望在升高,而不是券商本身的业绩变好。
“实际上3月份和4月份券商年报业绩公布,家家净利润都增长好几倍,而他们的股价却无动于衷。反映到技术面,这类股票的走势很难判断,一有消息就容易暴涨暴跌,实在折腾人,我没有过多考虑。”金昌表示。
与一些人跟风炒股不同的是,金昌会根据公司业务和业绩寻找投资机会。他告诉记者,自己的投资方式比较分散,未来一段时间会继续坚持分散投资。一方面他认为是牛市还会走很长时间;另一方面他认为板块轮动总有一只股会受益,赚的不多但踏空的几率小,风险也相对较小。
面对牛市里的震荡行情,金昌表示,几次大盘大跌的时候其实都有预期,包括券商和名人的预测,也有自己的判断。自己的对仓位有所控制,跌了反而心里更有底,觉得牛市在不断地挤出泡沫,会比2007年和2008年更稳健,投资机会不断增加。同时,面对大的波动自己心态一直比较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