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公布的数据,7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13.3%,增速较上月末提高1.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48万亿元,二者增长均超市场预期。不过,从具体分项数据来看,在金融数据高企的背后,“救市”的临时性因素起了关键性作用。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连续降准降息之后,社会流动性逐渐宽裕,M2增速从4月份的10.1%逐月回升,5至7月分别回升0.7、1.0和1.5个百分点。央行有关负责人称,降准既通过货币乘数的提高增加了货币供给,也增强了银行的放贷意愿。降息引导市场利率下行,刺激了贷款需求。今年4至7月,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分别新增7079亿元、9008亿元、1.28万亿元和1.48万亿元,贷款投放逐月增加。
该负责人还表示,稳增长政策带动了中长期贷款投放。今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政策,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加大,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明显增加。今年前7个月,金融机构发放的人民币中长期贷款4.15万亿元,同比多增4769亿元。同时,房地产市场回暖带动了个人住房贷款发放。今年前7个月,住户中长期消费贷款(主要为个人住房贷款)新增1.40万亿元,同比多增2818亿元。
金融数据全面超预期的背后,“救市”政策起到很大支撑作用。央行负责人表示,近期我国资本市场出现波动,为了稳定市场预期、防范金融风险、支持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7月份货币政策和银行体系采取了一些临时性措施,相关操作对货币信贷增长也会产生影响。“下一步随着资本市场趋于稳定,这种临时性因素的影响会逐步消退。”该负责人表示。
不少业内人士也表示,若刨除临时性因素,数据可能并没有看上去的那么美。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48万亿元,有两个特点比较显著;一是对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多,为8864亿元,占比近60%;二是票据融资多,为2567亿元,占对企业和居民部门新增贷款5890亿元的43.6%。这一数据反映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背景下,总需求依然不旺,企业融资需求减弱。
民生证券研究院固定收益组负责人李奇霖表示,实际上金融数据转暖与稳增长关联不大,扣除“救市”因素,金融数据仍羸弱,意味着后续仍需继续加大稳增长的力度,货币政策可能会宽松配合稳增长,但考虑到实际利率水平,降息几无可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