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市场评论 - 正文

担心什么 该相信什么?——香港路演的一些感想

来源:证券之星 2015-08-21 13:43:4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这周在香港路演,虽然仍处盛夏,但是依然感受到了阵阵凉意。一方面是我自己不小心,想当然觉得香港靠近中国的最南方,肯定会很热,所以没有带西服,只穿了衬衣,结果发现所有室内空调的冷气都开得像冰窖一样,好像发电都不要钱似得。另一方面是恰逢香港市场出现了投降式抛售“Capitulation”,恒指跌破了7月8日的前期低点,今年以来的累积收益已经转负。

在香港,大家最直接的感受是资金的撤出。

目前恒生指数每天只有700亿港币左右的成交量,而A股的成交量虽然大幅萎缩,但也还有1万亿人民币左右,所以大家开玩笑说现在的港股相当于A股10分钟的行情,这一方面反映了港股是机构为主,大家秉承价值投资的理念、换手率不高;同时也反映出了资金流出的严峻形势,有机构统计过去一年流出新兴市场的资金总量已经接近1万亿美元,已经超出了08年金融危机时的流出量。

大家开玩笑说,以前香港市场好歹还是个小三,只在A股和美股不行的时候跟着跌一下,这一回不管哪里出事港股都会跌,比如最近的东南亚动荡、人民币贬值甚至哈萨克的贬值,大家都是惊弓之鸟了!

首先,大家最关心的就是最近人民币贬值的问题。

在内地大家虽然感觉到好像币值有变化,但由于大家主要用的还是人民币,所以拥有的主要资产以人民币计价而言并没有直接的损失。但是在香港的感受却是完全不一样,由于是以美元等外币计价,单纯由于人民币的贬值,就使得所有投资大陆QFII或者RQFII的产品净值在一周之内就损失了3.5%。对股票型产品而言,由于最近行情本来就不好,所以汇率贬值更是雪上加霜。而债券型产品就很难看了,很多RQFII在国内买的国债也就只有3.5%的收益率,这一把一贬值就全没了,所以对套息交易型产品的影响非常大。

因此,大家都想知道,到底人民币会贬值到什么程度?

其实上周在贬值之后,央行很快就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央行的几位主管领导已经明确告诉市场,此前人民币大概高估了3%左右,而上周的贬值幅度已经达到3%,意味着人民币贬值已经告一段落。事实上,本周以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就稳定在6.4左右,和即期汇率基本保持一致。

所以,大家也都基本认同年内人民币不太会再大幅贬值。

问题在于,明年乃至未来人民币会不会贬值呢?

对于这个问题,大家都不太乐观。目前,几乎所有人都认同美国即将步入加息周期,即便今年9月不加息,12月也会加,甚至有人觉得美国加息越早越好,能给市场一个痛快,就好像当时的希腊危机一样,出了问题去面对总能解决。但如果老是悬而未决,那么加息预期就会一直困扰市场。

如果美元强势周期已经确立,那么人民币未来可能会持续承压。而且考虑到人民币已经坚挺了10年,做了10年的强势货币,所以很多人担心这次可能是一个大拐点。

另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会选择在这个时候贬值?

对于人民币贬值的原因,央行在发布会上主要讲了两点,一点是上述的美元加息和升值,但是美元指数的走强已经持续了1年,因此很难解释为什么人民币会在最近贬值。

股灾救市印钞,导致货币贬值。

央行宣布贬值的时间是8月11日上午8:30,同时也发布了7月份的金融数据。而熟悉央行发布数据节奏的研究猿而言,金融数据通常是每月的13日下午5:00左右发布,因此提前到11日上午显得非常诡异,说明这两者有着非常重要的关联。

而7月货币数据的主要亮点,在于广义货币M2增速跳升到了13.3%。从4月的10.1%,到7月的13.3%,货币增速像变魔术一样多出来了3%,考虑到M2的总量已经到了130万亿,因此在过去的3个月我们超增了接近4万亿的广义货币。从M2超增的结构来分析,其中大约两万亿借给了非银行金融机构,1万亿是借给了政府,还有1万亿是借给了居民和企业。所以从货币超增的结构不难看出,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还有买政府发的债券是主要的两大贡献,而代表经济活力的居民和企业信贷其实贡献不大。

所以,央行的发布会对这一点也特别坦诚,称为了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发展所采取的一些临时性措施,使得信贷和广义货币M2在7月出现了大幅跳升,流动性宽松带来了汇率贬值压力。简而言之,为了股灾救市,货币超发所以全国人民的资产都贬值了。其实从我们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导致货币贬值的不仅是股灾救市,还有地方的债务置换。

救了债市救股市,都表明中国的刚兑没有打破,因而未能降低融资需求、去杠杆。

其实回顾一下金融危机以后,全球经济都各有各的问题,美国是居民房子买多了,欧洲是政府福利太好了,中国是企业投资过度了,这都是经济层面的问题,经济结构失衡了。而反映到金融层面,则是共同的问题,体现为负债率过高,杠杆过高,因此都要去杠杆,降低负债率。

而负债率的公式非常简单,负债率等于负债除以权益,所以理论上降低负债率有三个办法:分别是降低利率、增加权益以及债务减记,其中降低利率和债务减记可以做低负债率的分子,而增加权益可以做大负债率的分母。

而对于中国的过去两年而言,我们把容易的去杠杆都做了,利率降了债市股市都涨了,大家都很欢乐,但是对最难的去杠杆“债务减记”都避而不谈。其中地方债务置换,类似于给所有融资平台的债务背书,而股灾的救市,则意味着政府出钱承担了股市泡沫化的风险。

货币超发导致政策两难。

所有的刚兑,都意味着经济整体负债水平继续上升,体现为M2增速远超目标增速。而超发的货币会带来潜在的通胀压力,目前经济低迷PPI通缩,而CPI反而持续上升,而且上涨的并非仅是猪价,而体现为非食品价格的全面上涨,这背后就有货币超增的推动。

这也使得央行货币政策左右为难,一方面,经济下行、资金流出需要降息降准。另一方面,物价上升和货币超增使得降息降准都受限。因此,我们也看到7月份以来降准降息一再落空,而货币利率持续上升,也体现出央行的政策两难困境。

刚兑损害政府信用,导致无风险利率难降,扭曲金融定价和资源配置。

而刚兑是对政府信用的极大损害。在美国,金融危机以后大家都去买国债,在欧洲,德国国债利率一度变成负的,意味着金边国债的说法不是忽悠,是大家对政府信用信心的体现。

但是在中国,出现了特别奇怪的现象。大家都愿意买垃圾债,比如最近濒临违约风险的华锐债涨了接近20%,利率从20%下降到10%,许多在香港10%利率发债的地产公司到国内交易所发公司债利率只有3%左右都被哄抢,而4%左右的国债和国开债就始终没人买也涨不动。

而在股市也一样,大家都愿意买垃圾股,不愿意买蓝筹。因为垃圾股不能退市,还有接盘侠来救。现在的股市又出现了新的神逻辑,各个公司都在想方设法公告自己是证金王宠信过的女人,像梅雁吉祥这样完全没有业绩的公司都能暴涨3倍,而且每天成交量接近100亿,把股市变成了击鼓传花的博傻游戏,最终损害的还是政府的信用。

救债市即可,降低利率就能恢复股市信心,相信市场定价。

在我们看来,在特殊情况下,政府救市绝对是正确的,无论是债市还是股市,但是一定要明确什么该救,什么不该救。

首先,其实从金融资产定价出发,债市才是关键,利率是影响股价的最重要变量之一。去年轰轰烈烈的牛市,就是因为利率下调,触发了储蓄搬家的洪流。美国当年启动股票牛市,也是首先把债券利率降到零。而今年6月份以后发生股灾,一方面是因为场外配资去杠杆,也因为地方债巨量发行导致国债利率飙升,冲击了股市的估值。

所以救市可以围魏救赵,未必非要霸王硬上弓。只要债市稳定,无风险利率下降,市场信心就能恢复,股市就没有大风险。对股市应该减少干预,尤其应该尽快恢复股市的融资功能,要相信市场有定价的能力,如果市场连定价都不会,又怎能去有效配置资源?

打破刚兑,方能体现政府信用的价值,真正降低无风险利率!

从14年超日债的刚兑开始,债市就开了刚兑不好的头,到后来曝光部分中小企业私募债,也因为城投公司担保而再次刚兑。目前债券市场有两个神逻辑,一个是交易所上市的债券不会违约,因为有散户参与,所以政府会兜底。一个是城投一定会刚兑,因为地方债务置换后城投更安全。

但是所有的刚兑,归根到底都是政府拿了钱出来。所以如果这样一直兜底下去,从债市兜到股市,就意味着地方债的供给是无限的,也就意味着政府债不值钱,会导致货币超发,以及持续的贬值压力。

所以,一定要明确政府信用的范围,哪些债务应该置换,哪些不该置换,该违约的就应该坚决违约。当年朱总理让很多国企破产重组甚至下岗,通过资产管理公司大幅减记债务,无债一身轻,为后来中国经济的黄金十年打下了基础。而美国这一轮金融危机后也是首先让雷曼倒闭,居民买错的房屋被银行赎回,大量的坏账被减记,之后轻装再上阵。

所以,我们建议一定要选择性地打破刚兑,只有走了这一步,大家才知道政府信用是最值钱的,国债的需求一定会大幅上升,无风险利率才会大幅下降!

工业化结束,服务业兴旺发达,破而后立,转型重生!

经济转型,意味着过去经济模式的破灭,而转向面向未来的经济模式,这个过程也一定是破而后立的过程。

目前,中国的人口红利出现拐点,地产和汽车等龙头产业都出现了青黄不接的势头,也意味着中国的工业化步入后期,因此对于这些行业的破产乃至债务违约应该是大胆接受,甚至去主动推进,这些行业只有去产能才有希望。如果因为担心影响GDP而继续投资扩张,其实只是将问题延后,阻碍经济转型。

而中国经济的另一面是服务业和创新产业,目前移动互联网行业正在如火如荼的发展,我在香港碰到的一个基金经理说现在已经不投资二级市场了,专注于投资互联网创业的企业。而旅游、教育、医疗等行业增速持续高增。其实这也是转型国家的规律,工业化萎缩,服务业大发展。

体现在物价上,PPI的持续通缩代表的是工业产能过剩、必然会持续萎缩,而CPI的上升代表的是服务业兴旺发达,未来充满希望。

所以只要我们顺应经济规律,工业和服务业都大有可为,转型必然能重生,只是要破而后立!

推进注册制,加大改革力度,提高潜在生产率,稳定人民币!

而服务业以及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资本市场的大力支持,而注册制的推出是关键所在,可以将资金导向新兴产业,建立激励创新的机制。而改革也不应停留在拉郎配的层面,而应该从股权等制度入手,统一政府和管理层、员工等的利益,从而增加国企的生产效率。

而只有提高了中国经济的潜在生产率,才能真正从长期稳定人民币汇率。经济的健康发展是人民富裕的真正基石!(海通证券 姜超 顾潇啸等)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