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华人能够效法犹太人的成功吗?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先要指出,除了专门研究,美国犹太人在大多数社会和经济统计数字中都被算成是白人的一部分,例如常春藤名校公布的录取和在校学生的族群分布时,犹太人从来不单独分类,而总是归入白人的一部分。但是在美国几乎所有公私统计数据中,亚裔却始终是个与白人、黑 人、拉美裔和印地安土著并列的族群大类。

在一般意义上,亚裔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优异成绩,已延展到高等教育。如果把犹太人算入白人,亚裔早就是美国教育程度最高的族群──据2010年美国人口普查,美国成人四年正规大学毕业生的总比例不到30%,拉美裔和黑 人都不到20%,可是亚裔却超过了52%!在决定高端经济收入和进入“上层建筑”机会的高等学位和精英教育上,亚裔具有硕士学位的比例是12%,比白人高出六成;至于博士学位比例,亚裔(3%)超过白人的两倍,是黑 人和拉美裔的近七倍!亚裔在教育竞争上的成功反映到经济收入上,亚裔家庭年收入超过十万美元的百分比是32.4%,超过白人一半,是黑 人和拉美裔的三倍。

必须注意到,美国的社会竞争日益转移到“教育战线”。2014年春季沸沸扬扬的加州SCA5提案是个典型。这是加州拉美裔州参议员提出的,他嫌包括著名伯克利的加州大学系统的亚裔学生太多,要求提高拉美裔和黑 人入学比率。此提案已通过州参议院,如果在州众议会也获得通过,将于今年11月公投,决定是否取消1996年通过209提案,恢复在加大校园中实行基于族裔的平权法案,照顾多收拉美裔和黑 人。

这一新提案得到民主党的积极支持,却明显是对亚裔教育和经济利益的重大威胁,引起政治参与感淡薄而且倾向民主党的亚裔尤其华裔人口的极大反响和前所未有的政治动员。在亚裔族群的全力反对之下,加州议会被迫同意搁置这项提案。这一争议彰显了亚裔和华裔在美国大学招生过程中受到的逆向歧视,特别是极其注重子女教育的华裔,是在美国教育费用尤其高等教育费用飞涨趋势下,亚裔的教育优势,归功于父母不惜工本和自我牺牲作出的教育开支和投入。由此联系到美国高校理事会2014年宣布的SAT高考新一轮改革,实质上是降低难度,以此改善穷人和少数民族考生的成绩。这因此又是对考分突出的亚裔不利的发展。教育竞争超越学校课堂和考试,而进入社会政治领域,是美国亚裔和华裔必须密切关注的趋势。

在常春藤名校代表的精英教育领域,学业优秀的亚裔和华裔却日益面临无形的障碍。美国名校当中,加州理工学院和加州伯克利大学是少有的不论种族、只凭成绩招生入学的两所大学(前者出于办学传统,而后者根据加州现有法律),亚裔的比例因此达到了40%。而在常春藤盟校中,这一比率平均只有16%。

图1更清楚地说明了这一情况。在18-21岁美国大学入学年龄人口群中,亚裔是增长最快的族群。该图显示,名校之中只有严格凭分数录取的加州理工学院的亚裔学生比例增长,与亚裔青年人口增长合拍。其他名校招收的亚裔学生比例却与此完全脱节,更不提亚裔学生在各项奥赛和科学大赛中越来越突出的卓越表现。

亚裔在诸如数学奥赛中的优异成绩,并不能保证顶尖常春藤大学的入场券。小儿申请本科入学那一年,加拿大多伦多市有一位优秀华裔少年,曾经获得国际数学奥赛银奖,仍然被哈佛拒之门外。

近年来,美国华人移民尤其是来自中国大陆新移民子女与常春藤名校的关系,越来越像二战之前的美国犹太移民子女。

首先是华人移民父母对子女教育的注重,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蓝领打工家庭,也无论在金钱还是在时间精力投入上,都只有犹太族裔可以相比。

其次是华人子弟的优异学业,在美国各个族裔中脱颖而出,尤其是在标准化“高考”成绩上,华人子弟如果不考到近于满分,就似乎相当于不及格(对于申请常春藤名校也常常确实如此)。而其他族裔则视与华人学生竞争为畏途,一如上世纪初期,WASP白人子弟不肯也无法在学业上与犹太学生竞争。

再者是华人子弟在学习成绩之外,唯一的强项常常只是通过父母监督再加刻苦勤练的音乐表演艺术,而体育和其他社会活动项目普遍是华人子弟入学申请材料中的“下马”。这与上一世纪常春藤校方限制犹太人入学的借口如出一辙。

还有国际政治和意识形态差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仅成为美国最大的经贸伙伴,也是最大的竞争对手。前引《华盛顿邮报》就国际数学奥赛美国击败中国夺冠的报道,便透出这种大国PK的强烈气息。

常春藤名校限制华裔子弟入学的手段种种

再看常春藤校方和整个社会的反应。自1980年代起,常春藤名校就开始对成绩优异的华人子弟入学进行实际或变相的限制,其手段和借口与上世纪限制犹太学生入学也惊人相似。

第一是暗箱操作。常春藤名校的招生离不开对申请人成绩和其他各种条件的量化,而在这些量化尺度相似的情况下,亚裔和华裔的录取率显然最低。但常春藤招生过程极不透明,即使在招生办内部也从来不留下白纸黑字的限额记录。1990年,美国联邦教育部对哈佛大学招生歧视亚裔的调查抓不到切实把柄,最后只得不了了之。

第二是在“才能”定义上上下其手,减少学习成绩的权重,而以所谓“个人素质(personal qualities)”代替上世纪排斥犹太学生的“个性”。还有是常春藤盟校坚持优待校友子女的招生政策。正如上世纪的犹太新移民子弟一样,新来乍到的华人移民子弟也难有常春藤毕业的父母。

《华尔 街日报》记者Daniel Golden在其关于常春藤名校招生大量弊病的专著The Price of Admission一书中,以整整一章描述美国亚裔在申请名校时,已成为遭到严重限制歧视的“新犹太人”。

但同上世纪的犹太新移民子弟一样,仍有越来越多的华裔子弟通过顽强进取,在上述不利的条件下,成功跨进常春藤名校的大门。另一方面,常春藤华裔校友在美国政界的身影也日益增多,如克林顿总统演讲撰稿人和内政顾问刘柏川(耶鲁本科、哈佛法学院)、布什政府劳工部长赵小兰(哈佛商学院)、前华盛顿州州长、奥巴白宫要员卢沛宁(普林斯顿本科、哈佛法学院)和陈远美(哈佛大学)等人。

在这样的形势下,美国华裔和华人是否能够重复犹太人通过常春藤征服上层建筑的成功道路?

华裔相对于犹太人的几项弱点

如果美国华人移民继续以目前的速率增加,并且保持中国文化对教育的重视,对上述问题的长远回答是肯定的。但是从近期来说,华裔还是具有相对于犹太人的几项弱点。

首先,就当前常春藤校园的学生和大学教职数目,以及已经毕业的校友人数来说,华裔仍然远不及美国犹太族群从19世纪末到二次大战结束半个多世纪的积累。

第二,与“全面开花”的犹太学人比,常春藤校园的华人华裔师生仍不免重理轻文的偏向。《纽约时报》特别报道:主导美国上层建筑是律师和经济学家,而不是科学家。亚裔需要急起直追犹太人在这两方面的优势。另外,西方历史、哲学等文科项目,以及传媒和演艺界对犹太主导美国上层建筑也起了关键作用,而华裔在这些方面似有先天的不足。正如《纽约时报》有关讨论指出,虽然亚裔中学生的学业成就明显高出了犹太人,在美国“上层建筑”的上升通道──常春藤校园里,犹太学生的比例还是高出亚裔许多。这一情况,显然与犹太人目前在美国上层尤其舆论传媒界的优势有关。

第三,我曾经撰文介绍哈佛大学新近获得的巨额捐款。不得不指出在这一重要题目上,犹太人仍然是常春藤校园主要施主。美国华人的经济实力尚远远不如几十年前的美国犹太人。

对于亚裔联盟于今年5月提出的哈佛大学招生时歧视亚裔的行政申诉,7月初美国教育部民权司给出了不予受理的答复。这充分说明亚裔华裔克服现有精英教育体制既得利益阻挠的巨大困难。

然而美国华裔也与犹太族裔在有关方面有加强合作的空间。由于通婚和世俗化,美国犹太人口面临逐渐减少的趋势,而在常春藤名校的地位势力,是犹太人食髓知味、绝难拱手让人的地盘。犹太学者早就看到他们在这一方面面临的主要威胁是需要在学业之外依靠“平权”政策照顾的黑 人和拉美裔等少数民族。

从这个角度,美国犹太人与华人有很大的利益交集:常春藤名校的录取标准应该主要是“分数前面,人人平等”,而不是难以捉摸、根据政治需要随时变化的“个人素质”,更不是根据族群分摊名额。

从更广的视角,华人可以和犹太人和主流白人携手,促使早日取消根据肤色族裔摊派的平权政策。如果美国华人在通过常春藤名校征服美国上层建筑的道路上效法犹太人成功,对未来美国内政和中美关系的影响难以估量。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