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互联网金融 - 投资攻略 - 正文

科技公司正在端掉银行的饭碗 银行业的抗争

来源:钛媒体 2015-10-08 14:01:09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钛媒体注:科技公司开始进军支付、小微金融服务等领域,已成趋势。比如京东、苏宁在电商平台上获得了巨大用户规模之后,都纷纷开始推广其支付产品。在美国,华尔街早就意识到了同样的威胁,金融企业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地盘被科技公司们入侵了——金融业尝试通过资本手段来抗争,而科技金融公司(包括P2P在内)却越来越疯狂。这会是下一个泡沫吗?本文由钛媒体编译自The Fiscal Times文章,小标题为编辑所加:

演艺圈里流行这样一句话,演员总想去导戏,导演总想去演戏。现如今,在银行和科技这两个全世界最牛的行业里,似乎也出现了类似的场景——

银行总想成为科技公司,而科技公司总想成为银行。

金融科技行业目前发展势头强劲,覆盖了多个行业类别。实际上,金融科技最先是从美国支付行业兴起的,从PayPal、Stripe、Square到最近的ApplePay,他们都在努力改变僵硬且过时的支付行业窘状。之后,金融科技又开始涉足个人投资领域,比如Betterment,他们致力于用算法取代传统金融顾问,为用户提供自动化投资服务。

不过,引起最多关注的是Lending Club和Prosper这样的P2P金融平台,他们将资金充足的借款人和有资金需求的贷款人有效地联系在一起,登上金融科技的舞台。另外还有一家值得关注的P2P网络贷款平台SoFi,目前该公司已经跻身全美排名前三十的银行之列,提供了高达40亿美元的抵押贷款、个人贷款以及学生再贷款等多种服务。

老牌科技公司也开始进军借贷领域,比如PayPal、Square和Intuit(TurboTax软件开发商),他们手中握有海量用户数据,可以为小企业提供针对性的贷款服务。甚至美国联邦快递UPS也和线上小企业贷款公司Kabbage达成合作伙伴关系。好戏还在不断上演,数据显示,仅在今年上半年之内,金融科技公司就募集了80亿美元的风险投资资金。

华尔街开始意识到这种威胁。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在今年发给股东的年报中写到:

“硅谷来了!”

显然金融企业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地盘被入侵了。

银行业的抗争

不过,金融企业也显然不会坐以待毙。第一步,他们开始收购金融科技公司,并将其技术整合到自己的金融服务之中,同时利用自己庞大的客户群来提升竞争力。

举几个例子,上个月,最大的私募股权基金之一黑石集团(BlackRock)收购了智能理财公司FutureAdvisor;今年一月份,美国第一资本投资国际集团(Capital One)收购了理财追踪App应用Level Money;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也进军P2P借贷服务行业,与Lending Club展开竞争。

最近,九大银行(包括高盛、摩根大通、以及BBVA)宣布将采用区块链技术,这是一种应用在比特币系统里的技术,可以在计算机网络内追踪支付交易。区块链技术的狂热支持者们认为,这项技术有潜力加快跨境汇款、私人股票、以及银行间支付的速度。Blythe Masters是摩根大通前任高管,他在信用衍生品开发领域享有盛名,目前创立了一家名为Digital Asset Holdings的金融科技初创公司。在Blythe Masters眼里,区块链就像是“钱的电子邮箱”。

这些创新其实都蕴含了巨大潜力。美国的支付系统相当糟糕,现在的确是时候焕发新颜了。自金融危机以来,很多小企业都步履维艰,他们很难从银行直接获得贷款,而金融创新技术带来的竞争能迫使很多银行降低利率,提高贷款几率,为中小企业提供相关金融服务。

可以说,正是由于金融科技创业者的加入,才让金融行业变得“民主化”,同时也让更多人拥有了获得财富的可能,绝大多数用户也对这些金融创新服务的效率和易用性赞不绝口。传统银行依靠的是其信用声誉,但如今,他们不能再一家独大了。

重现上一次金融泡沫?

不过,当金融科技正在试图改变现状的时候,我们似乎应该更加小心。通常来说,站在P2P贷款另外一边的那个“P”都是私募股权基金、资产经理或是投资银行,他们已经在那些P2P金融网站上砸下重金。此外,P2P贷款还会衍生出一个庞大的证券二级市场。要知道,就在去年,摩根士丹利、高盛以及黑石集团就发行了上亿美元的P2P贷款抵押证券和资产保证证券。

这不禁让我们联想起金融危机时的房地产泡沫。那个时期,一边是非银行贷款公司(如房利美和房地美)提供贷款,另一边也是投资银行,他们将这些贷款打包成证券或其他金融衍生品,逐渐形成泡沫。

这样看来,P2P金融和当年的泡沫非常相似。如果金融科技公司开始依靠华尔街的仓库贷款【钛媒体注:warehouse lending,是指由金融机构向贷款发起人发放贷款,为贷款提供资金,供借款人购买房产。贷款周期通常从贷款发放开始,到这笔贷款被直接买到二级市场或通过证券化流入二级市场】,那么P2P贷款需求也会随之增长,承销标准继而将不可避免地出现下降,违约率会出现上升。当然,P2P贷款方会宣称自己提供的贷款服务完全透明,而且业务也是“可控增长”的,但如果回想一下当初金融危机时那些贷款公司的说辞,是不是觉得有些耳熟呢?

另一方面,科技公司涉足金融领域,势必会遇到监管缺失的问题。比如“影子银行”,像Lending Club和SoFi这样提供借贷服务的金融科技公司,现在几乎都游离在监管范围之外,我们也无法确定管辖权到底掌握在什么机构手中。虽然目前世界各地的监管机构已经开始考虑互联网金融的监管问题,但在有具体监管措施出台之前,我们可能已经踏入信用危机的泥沼。

问题在于:数据和安全

值得关注的第三点就是数据。科技公司会进行数据分析,定位目标客户,针对性地提供贷款服务——看,又一个相似点,这和当初金融危机时房地产贷款公司的做法又十分相似——买入不符合贷款标准的低收入者名单,利用设计好的贷款计划诱惑他们。

另外,提到数据就不得不提及隐私和网络安全等问题,特别是当数据牵涉金融领域;看起来,大数据也很容易出现管理不当等问题,从而对个人客户造成伤害。

让我们再来看看区块链技术——事实上,一些简单的支付系统已经开始应用此技术了,比如肯尼亚的M-Pesa移动支付系统。美联储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始着手优化支付系统,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进展缓慢,或许在媒体大肆宣传区块链技术的推动下,他们能加速改革的步伐。

不过,如果你知道区块链技术在其他领域里的潜在应用,估计也会感到不寒而栗:一家名为Factom的公司利用区块链技术在洪都拉斯构建了土地业权注册服务,Factom用一个叫做MERS的私人记录保留机制取代了银行的角色,让6000多万笔房屋抵押贷款无需导入进银行的房产电子登记系统,直接进入MERS系统,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便捷访问,甚至没有复核和追踪等。

一旦发生了人为的错误,我们对技术的盲目信仰就会崩塌,而且这种错误发生的可能性相当高。

同理,原本或许还相信有必要对支付与转账系统进行筛选与测试,这种想法可能会输给对区块链系统的盲目希望与信任。经济学家斯蒂芬·G.切凯蒂(Stephen G.Cecchetti)和肖恩霍茨(Kermit L.Schoenholtz))提出一点:区块链技术的匿名性,与公众阻止犯罪交易的合法权利相冲突。

我们不应该害怕创新,但我们应该多思考创新的目标是什么?是为了提供更好、更实惠的金融服务,还是为了尽力回避监管,投身变幻莫测的自由市场?

那些对传统银行丧失信心的人可能认为,是时候把钱交给硅谷的金融科技公司了,他们最好做好心理准备。而对于那些认为华尔街不会再次把金融创新弄得一团糟的人,好吧,我想没人真会傻傻地这么想吧。(本文首发钛媒体,由钛媒体编译自The Fiscal Times文章)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