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11月4日报道,连续两个月双降后,10月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表现略有改善,经济有望低位企稳。
10月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和服务业PMI同时回升,分别较9月提高1.1个和1.5个百分点,带动财新中国综合产出指数录得49.9,显著高于9月的48.0,接近50的荣枯线水平。
财新智库首席经济学家何帆认为,在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的同时,前期托底政策开始发挥效果,宏观经济已经表现出企稳迹象,稳增长压力有所减缓。
这一走势与国家统计局PMI并不一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0月中国制造业PMI为49.8,与9月持平;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3,比9月回落0.7个百分点。
分项数据的变化也有差异。财新中国制造业PMI中,产出指数、新订单指数、就业指数虽仍低于50的荣枯分界线,但均有所改善,新出口订单指数反弹至扩张区间,而国家统计局制造业PMI中,生产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均出现下滑。
财新中国服务业PMI中,新订单指数明显回升,就业指数略有好转,且处于扩张区间,但经营预期指数降至调查历史新低,国家统计局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中,新订单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均有所下滑,继续低于50荣枯分界线,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则上升1.1个百分点,在较高景气区间内持续攀升。
尽管走势分化,财新中国PMI和国家统计局PMI都显示,经济下行压力未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就业形势的变化。财新中国PMI中,尽管服务业用工继续增加,但仍不能弥补制造业用工下滑,综合用工规模连续第五个月出现下降。国家统计局PMI中,制造业、服务业用工指数仍在回落。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的情况下,就业变化需要关注。
最近数年,制造业和服务业走势分化,服务业表现持续好于制造业,经济结构改善。但受制造业持续下行的影响,一些与其密切相关的服务业景气指数也出现下滑。
经济依旧疲弱的根本原因是传统制造业的产能过剩,需求改善乏力。前期出台的各项稳增长措施中,财政政策发力的空间受到限制,9月固定资产投资中,无论是到位资金来源中预算内资金的增速,还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速,都出现明显放缓。新出台的专项建设债,规模不断扩大,短期内能起到托底效果,但亦非治本之策。
何帆认为,政府应保持政策定力,全面推进结构性改革,进一步释放长期经济增长活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