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各地纷纷进行转型。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在这一轮的经济转型中也早早行动,提出将创新驱动作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战略,并提出分三步走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的战略目标。
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广
东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周林生看来,广东要开放创新就需要打破行政分割,依托广东自贸区、珠三角城市群以及粤港澳合作,形成穗深港创新轴和联合创新区,辐射带动珠三角及泛珠地区。
要进一步深化粤港澳的创新合作,三地应共建一批国家级实验室、研究中心等,支持各方科研机构互设分中心、分支机构, 强化创新平台的公共服务功能。共享科技资源、信息数据库, 完善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制度, 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及运行的财政支持。同时要通过合理布局、 融合共享, 整合现有创新资源。
2016年,步入“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在中国应对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创新驱动发展”将继续发挥“动力源”作用。
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将“创新”作为未来五年的核心发展理念之一,并提出构建“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珠三角九座城市也赶在“十二五”末整体纳入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粤港澳签订框架协议,构建“具有综合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亦是未来五年的重要目标,创新领域的合作早已付诸行动。
此外,据广东出台的《关于加快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的意见》, 到2020年要初步形成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和创新型经济形态,率先构建符合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的政策和制度环境,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综合指标达到创新型国家水平。
未来五年,“创新”对珠三角城市、广东以及粤港澳合作有何意义,又应当怎么样具体推进?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广东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周林生。
创新要打破行政边界
《21世纪》:广东“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新体系”,如何理解“开放”和“国际竞争力”?
周林生:跨区域开展协同创新的前提是区域间实施开放式创新,单一组织难以在与外部环境相隔绝的环境中孤立地开展创新活动。实施开放式创新会带来诸多益处,如降低创新成本,获得关键创新资源,以及可将闲置的知识和技术商业化等。
目前各行政区划的边界刚性阻碍了跨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有效开展,导致各区域彼此割裂地实施创新活动,影响了区域乃至国家整体创新绩效的提升。因此,广东提出开放创新是针对孤立创新或割裂创新而言的,致力于构建开放区域创新体系就是想促使本省企业与外部伙伴更有效地交换思想、知识和技术等,进而更好地应对市场,产生效益。
通过提高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水平,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和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来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新体系,有助于广东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21世纪》:从广东未来的区域创新体系看,广州和深圳这两个珠三角中心城市,以及佛山和东莞等其它珠三角城市的定位是什么?开放创新的过程中,广东自贸区的优势怎么发挥?
周林生:据广东早前出台的《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重点工作方案(2015-2017年)》,明确以深圳、广州为龙头,连同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7个地级市共同创建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形成“1+1+7”格局。
广州是国家中心城市,更是珠三角城市群中的“老大哥”,要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发挥带头示范作用。而深圳作为中国改革的试验田和最有活力的城市,在要素投入驱动转为创新驱动方面领先全国。因此,要强化广州、深圳中心城市高端服务业功能,发挥广州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核心区和深圳创新型城市的创新引领作用,打造国际产业创新中心。佛山、东莞等珠三角工业城市则承接创新成果的实体化,积极推进珠三角经济一体化建设。
广东自贸区应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在创新行政管理制度,构建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体系,营造国际化、市场化营商环境上先行先试。同时三个片区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南沙片区将面向全球进一步扩大开放,在构建符合国际高标准的投资贸易规则体系上先行先试;前海蛇口片区将依托深港深度合作,以国际化金融开放和创新为特色;横琴片区将依托粤澳深度合作,以特色金融、商务金融为主。
粤港澳创新合作的四个层次
《21世纪》:按照《粤港合作框架协议》和《粤澳合作框架协议》明确的目标,粤港澳区域要在2020年建成具有综合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广东在创新方面要怎么依托毗邻港澳的优势,如何进一步深化粤港澳的创新合作?
周林生:要进一步深化粤港澳的创新合作,三地应共建一批国家级实验室、研究中心等,支持各方科研机构互设分中心、分支机构,强化创新平台的公共服务功能。共享科技资源、信息数据库,完善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制度,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及运行的财政支持。同时要通过合理布局、融合共享,整合现有创新资源。
粤港澳的创新合作可分四个层次:
一是依托珠三角经济区形成穗深港创新轴,辐射带动珠江口东西两岸、大珠三角区域乃至泛珠地区。
二是依托创新型城市建设,以深港创新圈、广佛创新圈为引擎,建设穗港、珠澳、莞港等创新合作基地,形成联合创新区。
三是依托重点产业和园区,建设广州南沙新区、深圳前海新区、深港边界区、珠海横琴新区、香港科技园等一批科技产业园区,以及珠澳、莞港跨境合作区等高新技术产业合作园区。
四是依托企业、高校、研发机构等,鼓励设立技术研发中心、开展技术创新活动。
《21世纪》:判断粤港澳三地创新是否开放,应关注哪些关键性内容?
周林生:判断粤港澳三地创新是否开放,可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跨区域关联性组织的数量与运行质量,这是载体层面的要求;二是区际联系网络的强弱,三地是否形成了跨区域产业价值链和分工协作网络;三是区域一体化治理机制,三地政府间是否形成了有效的治理结构,包括决策、管理和执行机构,三地政府是否做到了制度一体化。
只有解决好了创新载体多元化、产业分工合理化和治理机制一体化的三大问题,三地才会迈进强整合阶段,实现创新驱动跨区域整合战略实施的最终目标。
《21世纪》:从体制机制方面来看,广东依托港澳来推动开放创新的过程中,面临什么挑战,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突破?
周林生:从机制体制方面来看,广东在依托港澳来推动开放创新的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实现治理机制一体化。该目标的实现主要包含三项基本要素:一体化协作意愿、共同目标以及信息沟通。因此该目标要求三地公共管理机构加强沟通、积极制定一体化管理规则,也就是通过制度创新来促进跨区域创新主体间的开放创新。
从另一个角度看,广东通过自贸区平台进行制度创新试验,强化海陆空联系网络与“一带一路”国家建立更密切的联系,通过中外合作园区引进国外优质资本、技术、人才、经验等诸多方式,都能推动更高水平的开放创新。
通过粤港澳开放创新可以提升广东、香港、澳门三地的竞争力,通过区域战略提升竞争力,广东可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而“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将为粤港澳开放创新提供更为远大的前景和空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