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时隔六年中国外贸再现进出口双降 原因何在?

来源:新华网 2016-01-13 19:03:3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海关总署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出口同比下降1.8%,进口同比下降13.2%,这是自2009年以来,我国进出口再现双降。尽管如此,在复杂严峻的局面中,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仍然呈现一些积极变化。分析人士指出,2016年我国外贸形势的压力依然较大,但随着一系列稳外贸政策的落实显效,积极因素正不断累积。

进出口双降、进口降幅创纪录原因何在?

海关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4.5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其中,出口14.14万亿元,同比下降1.8%;进口10.45万亿元,同比下降13.2%。比较来看,全年出口降幅仅次于深陷金融危机的2009年。

哪些因素导致外贸遭遇“寒冬”?招商证券研究发展中心宏观研究主管谢亚轩分析认为,内外需持续低迷、传统优势削弱、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这三大因素共同施压,是导致2015年我国进出口双降的主要原因。

与2009年外贸滑坡有何不同?

2015年对我国贸易来说是困难复杂的一年,不少人士将其同2009年金融危机时进行比较。但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认为,2015年进出口的滑坡同2009年有两大不同之处:首先,2009年的滑坡主要是外部需求严重不足,具有突然性,而2015年外贸的滑坡实际是从2012年开始逐步减速,延续的时间较长,具有一定的趋势性;其次,2009年进出口同比下滑主要受到外部因素影响,而2015年受主要进口商品价格普遍下跌以及内需不足的影响,进口的下跌幅度超过了2009年,成为进出口疲软的主因。

记者梳理发现,2015年稳外贸政策密集出台,几乎每个月都有政策发布,涉及稳外贸增长、培育外贸新优势、通关便利化、清理进出口环节收费、理顺出口退税机制等方面。

政策拉动的效果正在逐步显现。去年8月份以来,我国出口降幅有所收窄,2015年12月的进口、出口虽然仍呈现同比负增长,但均好于市场预期。

“严寒”下的外贸还有亮点吗?

在复杂严峻的局面中,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仍然呈现一些积极变化和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贸易方式更趋合理,在国务院“稳增长、调结构”相关措施的拉动下,2015年我国一般贸易占进出口总值的54%,比重较上年提升0.3个百分点;二是贸易伙伴更加多元化,除了欧盟、美国等传统地区,我国对东盟、印度等新兴市场贸易相对表现较好;三是民营企业对外贸易显示活力,去年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总值的37%,较2014年提升了2.5个百分点;四是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去年我国出口机电产品同比增长1.2%,占出口总值的比例也小幅提升;五是部分大宗商品进口量保持增长,贸易条件进一步改善,对外贸易效益有所提升。

“尽管进口出口值都出现了下降,但经过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出口明显好于全球主要经济体。”“2015年我国仍将保持货物贸易总值全球居首这一地位,出口市场份额也将达到13%,较上一年继续有所提升。”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说。

2016年外贸能否走出困境?

2015年我国外贸所面临的困难形势复杂严峻,那么2016年外贸将何去何从?

商务部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所长李健预计,进入2016年,在出口方面,外部环境依然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但考虑到政策红利释放等积极因素,再加上今年会形成低基数效应,明年出口增速有可能实现由负转正;在进口方面,大宗商品价格不确定性犹存,但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继续优化,技术和产业进步加快,国内居民消费扩大和升级,新的进口需求也在不断涌现,将一定程度上对冲上述因素的不利影响。

白明认为,2016年上半年,我国外贸形势的压力依然较大,传统竞争优势仍在削弱,而新的竞争优势形成还需要时间。但随着跨境电商、“一带一路”拓展国际市场、国内四大自贸区制度创新和复制推广、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积极因素发酵,下半年我国进出口形势有望逐步向好。整体来看,出口会好于2015年,进口有望实现低速增长。

“在供给侧改革的思路下,发展外贸将不再依靠汇率贬值、退税补贴,而是将着力点更多放在加快培育外贸新优势方面。”白明表示。

深圳市创捷供应链总裁文健君告诉记者,一些传统制造型企业正在谋求转型升级,投身到现代制造业、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跨境电商、供应链服务等领域,应该看到希望、充满信心。

新年伊始,人民币对美元跌幅显著,会利好以出口为导向的企业吗?

苏州莱斯利塑胶五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胜熙坦言,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公司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对出口企业形成利好,但其带动作用可能有限。因为劳动力成本等其他成本的升高对冲了汇率贬值带来的利好。(新华社记者 有之炘)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