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除了社保降费 还应积极考虑加入外部财力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唐 钧 2016-04-04 11:16:2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 唐 钧

近一年多来,社保降费已经逐渐形成一种趋势。2015年,国务院曾两次作出决定,调整社保缴费的费率。第一次是从3月1日起,将失业保险的费率从3%下调至2%。第二次是从10月1日起,将工伤保险的费率从1%下调至0.75%,将生育保险的费率从不超过1%下调至不超过0.5%。2015年的两次调整,失业、工伤和生育三项保险的平均费率,总共大约降低了1.75%。

凭心而论,近期上海市的这一轮降费是最为货真价实的。“上海社会保险总体费率下降2.5个百分点,全年企业减负约135亿元”。其中包括养老保险1%,医疗保险1%,失业保险0.5%。此轮降费前,上海市“五险”的总费率为45.5%,包括养老保险29%、医疗保险13%、失业保险2%、工伤保险0.5%和生育保险1%。从这些数据看,其中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已经按照2015年国务院的要求下调了1.5个百分点。如今再次降费,上海市的“五险”总费率降为43%,其中养老保险28%,医疗保险12%,失业保险1.5%,工伤保险0.5%,生育保险1%。除了上海,还有广东省,相关报道中提到失业保险从原来的2%降至1%,这是在去年按国务院要求下调后今年再次降费。另外报道中也提到医疗和工伤保险,但未见具体的数据。

全国有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而与社保降费相关的报道中仅仅提及7省(市)。当然未被报道的省份未必就没有采取降费措施,但情况大概不甚乐观。虽然如今热议再起,但真正采取进一步措施的目前只看到了上海和广东。如此说来,社保降费是否有一定的难度?与此相关的困难究竟有多大?这恐怕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中国的社会保险费率高,也有其客观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中国劳动阶层的工资普遍偏低。从这个角度看问题,表面上是再分配有问题,但根本的原因可能在初次分配。因此,中国的社会保险费率虽高,但因为工资低,征收的养老保险费却并不是很多,一些保险项目还需要政府再加补贴。如今热议的“降费”,严格来说,并没有多大的空间。

譬如养老保险,2014年缴费收入21100亿元,参保职工25531万人,平均到每名参保职工头上仅8264元,再分摊到每月,是689元。2015年,企业退休职工每人每月的养老金2200元,因此发1个退休人员的养老金,需要3.19个职工缴费。若是拿参保职工25531万人除以退休人员8593万人,赡养系数是2.97。也就是说,实际上只有2.97个职工在缴费赡养一个退休人员。与“需要”相比,差距是0.22人。所以,光靠缴费收入,整个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是有“窟窿”的。事实上,从上个世纪90年代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收支从一开始就是不平衡的,上述“窟窿”一直存在。最初是50亿元,到2014年各级财政补贴已达3548亿元,占整个养老金支出的16%。鉴于以上的事实,试想这项制度还能有多大的降费空间?

医疗保险也一样,2014年,职工医疗保险的支出为7083亿元,比2009年的增加4218亿元,5年中增长了147.23%。究其原因,其中之一是近年来老龄化进程的加速。2009年,城镇职工医保的参保退休人员5527万人;2014年,增加到7255万人,5年中参保退休人员的绝对数增加了1728万人,增长了1/3。从城镇医保的整个盘子(职工医保+居民医保)看,2014年收入9687亿元,支出8134亿元,支出已占到收入的84%。同时,收入和支出的增长幅度分别为17.4%和19.6%,后者大于前者2.2个百分点,这种增长幅度上“收支倒挂”的发展趋势,使医疗保险的前景如履薄冰,降费空间自然也不容乐观。

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是社会保险中的大户,以“五险”40%的费率计算,这两项要占到九成。其余的3项,总共占4%。目前此3项已经降了1.75个百分点,还剩2.25个百分点,再降就等于取消了。当然,2014年,失业保险的基金有累计结存4451亿元,工伤保险基金又累计结存1129亿元,还有点富余。但是,这些积累可能是以“应保未保”为代价的。2014年,在参加失业保险的17043万人中,只有207万人领取了失业保险金,后者占前者的比重是1%。在参加工伤保险的20639万人中,仅有198万人享受了工伤保险待遇,后者占前者的比重也是1%。如果要让这两项保险真正发挥作用,恐怕降费的回旋余地也不大。

社会保障制度暨社会保险制度,其存在的理由就是为了应对社会经济风险。譬如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就是在上个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中建立起来的。欧洲的社会福利制度,也是在二战后的战争废墟上建立起来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使人民看到了前途、建立了信心,从而奠定了逆势而上,走出困境的基础。由此可见,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的作用,不仅是对保障对象提供物质帮助,更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可能是在社会心态上。

从这个意义上说,在经济下行且社保降费空间极小的时代背景下,“降费”可能得量力而行。从社会保障制度以及社会保险制度本身的建设来看,也不能将相关讨论局限在狭小的保险框架内主要琢磨缴费。实际上,还应积极考虑加入外部财力,譬如中央财政补贴、国企利润划拨,等等。只有如此,社会保险制度以及整个社会保障制度,才有可能找到改革的方向和出路。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