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名家观点 - 正文

易宪容:商品豪赌同样会类似2015年股市惨然收场

来源:凤凰网 作者:易宪容 2016-04-27 08:09:18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今年中国金融市场的乱象看来与2015年相比会有过之而无不及。去年有股市的暴涨暴跌、人民币汇率波动所引发的大量资金外逃、互联网金融网贷公司成片倒下等。而是今年的情况则先是一线城市房价的疯狂,然后这种房价疯狂蔓延到二线城市。尽管这种房价的疯狂拉动了GDP的增长,让中国经济在3月份看到增长之曙光,但是房地产泡沫吹大将把中国的经济及金融市场带入更大的困境。而且这种房地产价格的疯狂,市场看到政府要遏制,其资金又开始流向商品市场。

我早就指出,目前中国市场有近30万亿的资金在大规模快速流动,只要哪里有炒作之火星就会立即流向那里。当前中国商品市场的情况就是如此。而这种炒作最后的结果就是2015年中国股市那样的惨然收场。先是短时间内价格暴涨,当这种价格暴涨到极致后,最后的结果就是暴跌。

我们可以看到,近期国内商品交易所的螺纹钢期货,由于大量的炒作资金流入,今年来已累计上升五成,远胜于A股的累跌近一成半。在这种情况下,,吸引天量游资涌向商品市场,昨天国內三大商品交易所的成交额逼近3万亿元,但上海与深圳的股市成交额却不足4,000亿元。

当前国内商品期货市场十分火热,主要是以“黑色系”商品(即螺纹钢、煤炭、铁矿石、钢材及等顏色属黑色的大宗商品)涨幅最为惊人。上海期货交易所螺纹钢主力和热轧卷板主力合约按周大涨超过14%,大连商品交易所的焦炭、焦煤按周亦分別飚升20%和11%,郑州棉花期货价格则急急升约14%。可以说,在天量的资金流入国内商品期货市场的情况下,所有的商品价格都炒作得风生水起,鸡犬升天。连帶在香港上市的国内期货商鲁证期货及弘业期货股价也在一个星期内分别上涨30%和20%。

有分析认为,当前黑色系商品价格暴涨,主要在于楼市升温和基建投资项目启动,这必然会带与房地产及基础建设相关的上游企业的需求。这种分析看上去是条条是道,但是实际上这些商品炒作找借口。如果真的看好中国实体经济,为何不进入股市而进入商品期货市场呢?更何况,对于商品期货市场相关的企业及行业来说,产能严重过剩早就是不争之事实。这些企业与行业现有的产能都无法消化,如何可增加产量来新需求?年初时还在说,卖钢铁的价格还不如卖白菜的价格,现在突然间这些企业及行业需求会出现大量扩张,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更何况如果实体经济好转先是股市反映,但沪深300指数上个星期按周下跌了3%。进入股市的风险也比进入商品期货的风险要低。因为炒作股票,至多是股市的价格跌为零,但高杠杆的商品期货,炒作起来,其高杠杆,如果看反方向则可能让商品期货投资者输得破产。

还有人说,当前国内民众或投机者为何要去炒作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及商品期货?是因为居民手中的钱大多而国内没有好的投资渠道。比如,2015年中国股市泡沫破灭之后,居民手上的资金开始转战房地产市场、债券市场和商品期货市场。但是,在一线城市的房价疯狂之后,政府又开始对房地产市场调控,出台限购政策及提高首付比例,而企业债券市场又屡现违约,于是投资者只好转战商品期货市场。

根据统计,中国股市2015年6月份大跌之后到现在,大宗商品持仓金额由不足7000亿元,逐步攀升至目前的超过1.25亿亿元。黑色系商品吸引之处,就在于这只是中国的市场,只是中国人自己玩的市场。有报道认为,浙江的游资是场商品炒作的主导。

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无论是把房价炒作到疯狂上涨,还是商品期货价格飚升,其主要资金基本上都是来自银行、来金融市场的融资。试想,不少炒作者连首付都不愿意出,都得从金融市场融资,岂能说今年以来新的一波房地产、债券及商品期货等炒作潮的资金是来自居民及居民没有投资渠道才去炒房呢?这是居民手中的资金大多而没有投资渠道呢?并不是,这完全是中国式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结果。当政府为了降低融资成本、为了减少房地产库存等,让大量的资金流入市场时,民众岂能不利用这廉价的资金来炒作并把各种资金的价格炒高呢?

还有,对于中国这种不成熟、不完善的金融市场来说,各种衍生工具的引入,无论是商品期货还是股指期货,对金融市场正面作用不大,反之负向影响则会十分严重。因为,这些金融衍生工具随时都可能成为少数炒作者完全谋利的工具。最近商品期货价格暴涨,就是最好的明证。可以说,当前国内商品期货这种炒作下去,其结果也是2015年股市那样惨然收场,没有第二条路了。如果这种情况发生,中国金融市场乱象又会风生水起。

(作者为青岛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