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率先报道互联网人身险业务自查启动后,上海证券报记者昨日又独家获悉,互联网财险业务风险排查也将同时开启。重点排查第三方网络合作平台的经营资质,以及保险公司与互联网信贷平台合作业务的相关风险自查。
风险警钟其实已经敲响。业内人士透露称,近期接连出现部分财险公司承保的互联网借款保证保险业务风险事件,险企亟须运用技术手段,加强风险识别,不断提高反欺诈能力和风险管控水平。
重点盯牢互联网平台保证险
从自查工作的阶段性安排来看,互联网财险业务风险排查的时间表与互联网寿险一致,即先自查、后整改,8至10月保监会再进行督导和抽查。自查重点则因财险、寿险的险种特性不一而各有侧重。
据多位知情人士透露,从保监会下发至财险公司的相关通知来看,此次针对互联网财险业务的风险自查,重点锁定两个细分领域:互联网财险业务经营资质自查、保险公司与互联网信贷平台合作业务的相关风险自查。
第一个自查重点,主要是排查目前财险公司开展合作的第三方网络平台中,是否存在不具备相关资质要求的情况。上述所指的第三方网络平台,即除保险公司的自营网络平台外,在互联网保险业务活动中,为保险消费者和保险机构提供网络技术支持辅助服务的网络平台。
第二个自查重点,一方面是对互联网信贷平台合法性进行排查,主要是重点排查财险公司开展合作的互联网信贷平台中,是否存在提供增信服务、设立资金池、非法集资等情况;另一方面对互联网信贷平台融资性保证保险业务的风控手段进行完备性排查。
“上述所指的风控手段排查,主要是指重点排查财险公司针对该项业务是否建立了严格的内控管理制度和完善的业务操作流程;业务经营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是否有效落实,包括对借款人的资信审核是否全面到位、对投保人提供反担保措施的风险是否充分识别等;财险公司是否配备了专业的技术人才,能够对关键业务风险点进行有效识别;目前仍处在保险责任期限内的互联网金融保证保险业务的经营情况、风险隐患、应急预案、管控措施等。”上述人士告诉记者。
风险案件敲响警钟
互联网保险非面对面交易的特点,使保险公司无法直接观察和了解投保人或保险标的的风险水平,因此对保险公司的风险管控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互联网平台保证保险之所以成为排查重点,是因为该险种是当前互联网财险业务的风险易发领域,已有相关风险案件敲响了警钟。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保险业通过保证保险业务不断介入互联网借贷业务发展,为借款人提供增信服务,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不过,近期保险公司在互联网平台保证保险业务发展中相继发生了两起典型赔付事件,凸显出险企在内部管理、风险控制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
“近期,监管部门在行业内部通报了这两起案例及风险启示。互联网借贷平台跑路、停业等风险事件不断涌现,加强互联网平台保证保险业务的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业内人士对记者分析说,上述案例暴露出目前财险公司在互联网平台保证保险业务上存在的四个问题:风控手段单一,对借款人资信审核能力不够,风控手段均单纯依赖于借款人的抵/质押物,而弱化了对借款人资信的全面审核,为借款人违约埋下较大风险隐患;风险识别薄弱,对担保措施的风险估计不足;内控制度宽松,加大业务风险发生的概率;人才储备不足,无法准确识别关键风险点。
时至今日,互联网财险已走入第六个发展年头,从最初的悄然兴起至今天的百家争鸣,从最初作为传统保险的补充到如今日渐成为行业发展的新动力(310328,基金吧),其在丰富产品供给、提高交易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改善服务流程等方面均展现出了不俗的表现。
总体而言,目前互联网保险整体风险相对较低。“但是互联网金融开放性、共享性强的特点,也极易导致风险在不同行业之间跨界传导,因此对于保证保险等部分领域暗藏的风险,也须引起足够重视。”业内人士指出,由此可预见,下一步互联网保险监管在继续体现开放性、包容性、适应性等态度的同时,也会强调鼓励创新与规范发展并重,并加强对互联网保险业务风险的监测与预警,及时防范化解风险、筑牢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