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互联网金融 - 投资攻略 - 正文

互金创新应控制好试错成本 区块链发展应避免浮躁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16-08-01 11:17:18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今年以来,央行牵头各部委开展了互联网金融的专项整治。可以说,对前几年大红大紫的互联网金融来说,2016年的主题是“整治”和“规范”。有从业人士称,互联网金融已被“污名化”。

与此同时,金融科技(Fin-tech)这一名词开始悄然走热。许多公司急于撇清与“互联网金融”的关系,称自己是金融科技公司。

中国工商银行(601398,股吧)前行长杨凯生昨日在“第六届上海新金融年会暨第三届互联网金融外滩峰会”上表示,要摒弃对于新名词的追逐,不要围绕着名词和概念兜圈子。互联网金融的创新,要避虚就实,控制好试错的成本,不能超出社会可承受的范围。

摒弃对新名词的追逐

杨凯生强调,任何进步都是在不断试错中实现的,因此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过程中,发生一些波折和问题是难免的,不能因此简单否定创新,但关键是要控制好试错的成本,不能超过社会可以承受的范围。

前一阶段,在互联网信贷和理财领域,出现了一些问题平台,一些公司卷款跑路,e租宝事件更是极大地冲击了金融秩序。

对此,杨凯生认为:“对于其中蓄意诈骗及涉嫌犯罪的公司和人员,当然应该由司法部门依法处理,但我认为其中一些人最初也许并没有主观恶意。当时,他们就是以为自己站在了风口,以为自己真的是可以随风起飞了。他们的思想方法出现了偏差,把对金融规律的漠视及背离当成了开拓和创新,他们把忽悠和鼓吹当成了营销和宣传。”

互联网金融在前一阶段被请上了神坛,在一系列风险事件和专项整治后,迅速被“污名化”。对于以Fin-tech替代互联网金融的做法,杨凯生指出:“一些人希望通过提法的改变来实现与原有一些问题的切割,这还是没有改掉思想方法的片面性和绝对化,我认为既无必要,也没有实际意义。”

有一些业内人士认为,互联网金融的落脚点在金融,Fin-tech的落脚点在科技。杨凯生指出,一定要摒弃那种莫名的对于新名词的追逐心理,不要一味地追时髦、赶风头,要透过表象看问题的实质。无论叫什么名称,只要是从事金融业务,就要按现行金融从业规则来,就要接受必要的金融监管。如果还是在名词概念上兜圈子,就不利于总结经验教训,也不利于控制和减少发展过程中的试错成本。

区块链发展应避免浮躁

伴随着比特币的热度,区块链的概念开始广为人知。简而言之,区块链是一种具有不可篡改特性的数字账簿,任何写入区块链的记录都不可篡改,便于公众监督及审计。瑞银就发布报告说,未来20年,区块链及相关技术给世界带来的影响,将和互联网在过去20年里产生的影响同样深远。

一些国家的政府和监管机构也开始投入相当的精力研究区块链,国际上一些银行在去年已经形成一个新的技术联盟,中国平安(601318,股吧)是国内首家加入R3分布式分类账联盟的公司。中国人民银行也对外表示,要争取早日推出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

杨凯生认为,如果区块链技术能实现互联网的功能从信息传递转化为价值传递,将对人们的经济生活、金融生活乃至社会生活产生远比一般意义上的互联网金融更加巨大的影响和改变。

但事实上,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还未真正起步,目前应用于一些社会生活领域,比如慈善捐赠和医疗服务等。蚂蚁金服日前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爱心捐赠领域。以往,公众在捐款后不知道款项在何时给到受捐者,但通过区块链技术支撑的公益项目,每个环节都可被公开查询,能看见善款如何拨付发放。

蚂蚁金服首席技术官程立对记者表示:“我们首先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公益场景,因为它能增加信任。区块链技术的本质就是利用分布式技术和共识算法重新构造一套信任机制。但目前区块链还支撑不了支付宝的高频并发交易,蚂蚁金服也没有想过用区块链技术研究虚拟货币。”

区块链技术屡被提及的优势,是去中心化、任何活动可追溯以及点对点直接交易。杨凯生指出,这当中还有许多值得进一步讨论的因素,比如说相关区块链的技术标准、交易指令的格式,以及涉及金融活动实名制所带来的区块链交易参与方的身份认证和准入许可等,是不是还需要一种中心化或类中心化的机构去制定和规范呢?

“我们对区块链的认识,不能再像互联网金融一样,陷入片面性的误区,从而增加发展过程中的试错成本。应该避虚就实,抓住事物的本质,这是减少金融创新试错成本的关键。”杨凯生总结道。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