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央行对银行“窗口指导”:不要到处乱借钱

来源:证券时报 媒体 2016-12-01 14:23:32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极度宽松已成往事“钱荒”说法夸大其词

11月29日,国债期货出现恐慌式下跌,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T1703下跌0.71%,创上市以来最大跌幅,10年期国债现券160023收益率突破2.93%,其他各期限国债收益率均有不同幅度的上行。债券市场波动情况可以有效表征流动性状况,市场本来就对流动性存有担忧,国债期货暴跌行情更是助长了恐慌情绪。

债券市场暴跌有偶然的促发因素,比如市场传言央行通知大行限制向小银行放款等,但收益率整体走高已持续了一段时间,价格变化更多反映的是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的整体趋紧。目前,上海银行(601229)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隔夜品种已经逼近年内最高点,3个月期同业存款利率由8月份的2.65%升至3.45%,6个月期由2.7%上行至3.2%。资金价格持续走高,显示银行间市场资金供求处于紧平衡状态。

债券交易员要看着央行的脸色行事,前段时间央行宣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数据时摆了个小乌龙,公布的价格数据较实际水平略高,市场听闻后顿时变脸,可见市场对资金的饥渴和交易员心理的脆弱。但是,面对中性偏紧的资金环境,中国央行表现淡定,非但没有放水缓解短期流动性,公开市场操作反而实现净回笼。另一方面,央行通过MLF加量操作来释放长期流动性,操作上呈现“缩短放长”的特点。

央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推高利率水平,是对之前过度宽松货币环境的修正。2015年全年和今年上半年,货币环境处于非常宽松的状态,各类产品的回报率不断走低,“资产荒”成了金融机构最头疼的问题,甚至有债券交易员调侃“职业生涯只剩下不到200个基点的空间”。货币市场价格便宜,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大批金融机构通过货币市场融资,负债和资产期限错配加剧,本身就蕴含着比较大的流动性风险,这同2013年“钱荒”时的状况如出一辙。不过,近期的债券市场波动与2013年时有明显差异,央行调控市场流动性的技术也更加成熟,不太可能重现当时那种流动性枯竭的极端情况,市场的状况只是“钱紧”,称为“钱荒”有些夸大其词。

期限错配进行套利的把戏一直没有停止,表内外资金腾挪逃避监管的玩法也从未改变,在宽松的资金环境里,金融机构把钱玩出了花样,而一旦资金环境趋紧,流动性就很容易出问题。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经济活力保持平稳,价格数据有上行压力,资产价格上涨和汇率贬值压力要求货币政策更加稳健。展望下一阶段的政策走向,可以预期此前那种宽松的环境很难重现市场,金融机构必须学会过一段时间紧日子。(证券时报)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