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货币政策稳健中性防风险 宏观审慎重要性上升

来源:证券时报网 2017-02-20 09:45:5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央行2016年更多通过公开市场逆回购、中期借贷便利以及抵押补充贷款等工具供给流动性。货币供给方式的改变直接增加基础货币总量,导致基础货币增长加快。

央行日前发布的去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表明,货币政策基调为稳健中性甚至中性偏紧,主要着眼于防范金融风险及控制信贷增速,并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央行在报告中多处强调“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的金融调控政策框架。九州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称,这反映未来货币政策防风险的调控手段可能会部分让位于宏观审慎政策。

央行报告显示,2016年基础货币增长加快,主要是与央行供给流动性方式变化有关。

“2015 年主要通过降低法定准备金率来供给流动性,降准后法定准备金会转化为超额准备金,由此基础货币的结构将发生变化,但基础货币总量不会增加。2016 年更多通过公开市场逆回购、中期借贷便利以及抵押补充贷款等工具供给流动性,这会直接增加基础货币总量,导致基础货币增长加快。”央行表示。

货币政策

稳健中性防风险

与去年三季度报告相比,央行在“稳健的货币政策”中新加入“中性”二字,为“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更加强调中性,这也与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的表述相呼应。

何为“中性”?央行副行长易纲在日前举行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中阐释称,稳健的货币政策是一个中性态势,而中性态度就是不紧不松。以此理解,货币政策不会有大幅度调整,保持稳定性及连续性,并相机抉择地以市场化工具来引导利率,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变化也可能影响到货币政策的微妙变化。

而在流动性的提法上,央行此次也将去年三季度的“流动性合理充裕”变为“流动性基本稳定”,表明央行有意渐进收紧流动性。邓海清认为,关于货币政策及流动性的表述变化,都意味着2015年、2016年上半年货币市场过度宽松的局面将不会继续出现,定调2017年货币政策收紧的态势。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也表示,在货币环境的描述上,央行将上季度的“灵活适度”改为“中性适度”,另外,央行还强调了“调节好货币闸门”,在一系列房地产泡沫和金融风险面前,货币政策进一步边际向紧,宽松概率降低。

在定调“稳健中性”的基础上,由于去年大量流动性引致的一系列委外和杠杆、房价暴涨等,货币政策已经全面转向防风险。

业内人士表示,通读报告看,不仅诸如“资金脱实向虚”、“以钱炒钱”等风险显性化词语普遍被提及,央行也表示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表明央行防风险态度延续,力度加强。央行还在信贷支持政策部分新增“严格限制信贷流向投资投机性购房”表述,并提出“资产泡沫”问题。

双支柱

金融调控政策框架亮相

报告中,央行提到“防止资产价格泡沫离不开宏观审慎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需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政策框架作用”。

事实上,这并不是“双支柱”提法的首次亮相。早在去年10月,央行旗下金融时报就撰文表示“中国宏观审慎评估和货币政策‘双支柱’助力结构性改革”。央行行长助理张晓慧也在2月初谈及今年货币政策思路时提到,作为反思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教训的主要结果,全球主要经济体普遍都在着力构建“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的宏观政策框架,以更好维护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

张晓慧表示,宏观审慎政策已成为货币政策调控的重要支持,反过来适度的货币条件也有利于宏观审慎政策更好地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两者可以实现互补和促动。

此番这一提法首次出现在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并多次强调,许多券商分析师花了不少笔墨对此进行解读。国泰君安宏观团队即认为,这表明央行在面对金融风险时可能双管齐下。而对于“双支柱”的互补性,任泽平称,货币政策可以补足宏观审慎政策的连续性,而宏观审慎政策也是货币政策的有益补充。

“央行还特意强调了表外理财业务纳入宏观审慎评估,并表示将逐步探索将更多金融活动和金融市场纳入宏观审慎管理,表明未来MPA(宏观审慎评估体系)考核仍然有继续加严的可能,且新政策框架也夯实了货币政策不松的预期。”任泽平称。

报告亦显示,宏观审慎政策的地位显著上升,设置两个专栏来分别重点介绍针对金融机构的宏观审慎政策和针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审慎政策。兴业证券固收分析师唐跃表示,向后来看,央行对宏观审慎政策的依赖程度和使用频率可能会越来越高,并在操作中不断完善宏观审慎框架。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