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2月CPI上涨大幅低于预期(解读)

来源:证券时报 2017-03-09 14:26:54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邓海清:2月CPI远低于预期 杞人忧天的"滞胀"论频频被打脸!

2017年3月9日,2月CPI、PPI公布,2月CPI同比仅为0.8%,远低于市场预期。中国2月CPI同比0.8%,创2015年1月来最低增速,预期1.7%,前值2.5%.

中国2月PPI同比7.8%,创2008年以来最高,预期7.7%,前值6.9%.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博士点评如下:

一、2月CPI数据表明,"滞胀"纯属杞人忧天。近期,滞胀论再起,但我们一直持否定态度,2月CPI数据充分表明,并未出现PPI向CPI非食品的传导,更没有出现PPI向CPI食品的传导,滞胀论的逻辑并不成立。

二、我们之所以不同意滞胀论,主要逻辑是:

1、货币超发导致周期型的滞胀的前提是必须经历经济过热,现代金融条件下,货币超发的结果是金融资产价格泡沫,而不是高通胀。

2、回顾中国的PPI走势可以发现,PPI的弹性远远大于CPI,2015年PPI增速仅为-5%,但CPI仍然能够维持1.5%,显著PPI大幅上行,不代表CPI也将大幅上行。

3、PPI导致CPI上行,有两种情况,但中国目前两种情况都不成立:

(1)出现"物价-工资"螺旋上升,这是70年代滞胀以及巴西的情况,而中国工资增速并未显著上行,显然不具备这种情况;

(2)出现经济过热, 即中国在2007年和2010-2011年的情况,而现在中国也显然没有经济过热的迹象。

与2016年上半年相同,现在的"滞胀论"仍然是杞人忧天。

三、分项来看,非食品和食品均低于预期,是导致CPI远低于市场预期的主要原因。

1、非食品部分,由于1月非食品价格环比创历史最高,因此市场普遍预计是由于PPI持续走高导致CPI环比走高,所以线性外推2月CPI非食品仍然维持相对较高,但事实让人大跌眼镜,2月CPI非食品环比仅为-0.1%,为历年2月CPI非食品环比最低值。事后来看,1月CPI非食品环比仅仅是由于春节因素所致,2月季节性回落,并不存在PPI向CPI非食品环比的传导。

2、食品部分,一般使用统计局高频数据预测食品部分,但这次统计局高频数据与CPI环比差异巨大。过去经验来看使用统计局高频数据预测统计局公布的CPI数据更为精确,2月使用统计局高频数据预测的CPI食品环比,明显低于使用农业部和商务部数据预测的CPI食品环比,市场更多采用较高的统计局数据进行预测,但结果却是2月CPI食品环比与农业部数据更为接近。以食品为例,2月统计局高频数据蔬菜环比上涨0.5%,而农业部蔬菜高频数据环比下跌2.6%,结果是CPI蔬菜环比为下跌5.4%,CPI环比远低于统计局高频数据预测值。

四、PPI峰值已经出现,3月之后PPI将逐渐回落。由于高基数因素,2017年3月PPI环比极大概率低于2016年3月,导致2017年3月PPI同比大概率下降。2017年黑色和原油价格上涨趋势难以高于2016年,这意味着2017年全年各月的PPI环比均大概率低于2016年,这将导致PPI同比的持续回落。

五、预计2017年CPI中枢在1-1.2%左右,可能为2010年以来8年CPI最低的一年,2017年有望出现低通胀、温和增长的最佳局面,再度强调"滞胀"纯属杞人忧天。我们在2016年底提出,2017年CPI中枢的最大变数在于2017年1-2月,因为春节因素导致的价格波动几乎无法预测。现在2017年1-2月CPI已经出炉,根据历史数据可以预测,2017年CPI中枢大概率在1-1.2%附近,往后看的全年CPI高点不会超过1.5%.

六、货币政策方面,从CPI来看,2017年存贷款加息的可能基本不存在,公开市场操作OMO利率快速上调的可能性也几乎没有,但仍然存在因为将2015-2016年的"稳健略偏宽松"修正到"稳健中性"、缓慢适度上调OMO利率的可能性,这主要取决于金融系统风险的问题,而不可能出现因为增长和通胀导致的货币紧缩。

七、对于债券市场,维持一季度震荡市的判断。目前来看,债市的主要风险在于金融系统风险、去杠杆的问题,包括MPA考核、OMO利率调整、委外续作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看得到、但还没落地的问题,对债市持续造成压力;但基本面方面对债市利空基本消失,同时债券相对贷款的配置价值确实存在,债券收益率也确实隐含了多次OMO加息预期,因此一季度多空因素交织,债券维持震荡市判断。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