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际财讯 - 正文

这一丑闻五年后还在发酵 看看英国银行业的“熊孩子们”

来源:fx168 2018-01-15 09:21:34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这一丑闻五年后还在发酵 看看英国银行业的“熊孩子们”)

上周登上英国各大财经媒体头条的一则新闻令金融界臭名昭著的一桩丑闻被旧事重提,而这也让人不由得联想到英国银行业的“熊孩子们”近年来的劣迹,以及他们因此所承受的重罚。

Libor丑闻

上周一(1月9日),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宣布对前苏格兰皇家银行(RBS)交易员丹齐格(Neil Danziger)处以25万英镑的罚款,并禁止他今后再从事受到FCA监管的金融活动,他的罪名正是操纵Libor。

所谓Libor,意即伦敦同业拆借利率,是指由英国银行家协会根据其选定的一批银行在每日所报出的同业拆借利率计算出的平均指标利率。作为金融业最重要的基准指标之一,从学生贷款到复杂的衍生品,全球有价值350万亿美元的金融产品定价与之相关。

2012年,Libor操纵丑闻被曝光。众多银行被指控其上报的利率并非与事实相符,而是出于自身利益经过了人为更改。

时隔五年,这一事件仍在发酵。此次被FCA定罪的丹齐格曾在RBS负责交易与日元Libor相关的产品,并曾偶尔在负责人员无法工作时担任该银行提交Libor的职责。他被指控在2007年至2010年之间要求RBS的Libor提交者上交有利于他交易的日元利率。

在他之前,其实已经有许多交易员因为类似的罪行而锒铛入狱。同时,欧美众多大型银行也因此遭受了接近100亿美元的罚款。据统计,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Libor明显低于与之类似的欧洲美元利率,表明银行故意调低上报利率以显示比实际更为可靠的信用。其中英国的巴克莱银行和RBS的被罚金额分别达到了24亿美元和6.69亿美元。

PPI丑闻

而英国的主要银行近年来所面临的天价罚单绝非仅此一桩。其中数额最为巨大的当属在英国国内轰动一时的PPI丑闻。

PPI全称为支付保护保险。自1990年代末英国银行开始对借贷者销售此类保险,对客户宣声称它可以在因生病和失业而无法按时还贷时保护他们的财产。但是实际上PPI的很多相关政策无效,并被强行出售给根本不需要它们的客户,或者以非法方式进行销售。

英国监管机构于2005年和2011年分别开始强制限制PPI销售,最高法院也开始处理可追溯至数年之前的申诉,从而导致银行需要支付巨额的赔偿。直到现在,随便打开英国的广播或电视,都会出现帮人申诉PPI赔偿的广告。英国金融申诉服务处(Financial Ombudsman Service)曾披露称,PPI持续成为英国银行、保险商和其它金融企业受投诉最多的案件。

目前为止,英国银行已为这一丑闻付出了超过300亿英镑赔偿金。劳埃德银行(Lloyds)已为此提供了170亿英镑,汇丰(HSBC)、巴克莱和RBS的赔付账单分别为50亿英镑、84亿英镑和49亿英镑。

FCA早前宣布将PPI不当销售的申诉截止日期设为2019年8月。各大英国银行已经准备出了更多的赔偿金以应付不断的申诉。

金融危机元凶

但要说到近年来最受瞩目的银行业丑闻,还要首推与金融危机息息相关的抵押贷款证券不当销售。住房贷款抵押证券是住房抵押贷款所转化的证券,由持有银行在资本市场上出售给投资者。银行借此既可把贷款变现,又可以转移贷款风险。

金融危机之前,不少银行都大量出售这种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给投资者。银行宣称这些投资产品是安全的,但实际上这类证券中的一些借款者偿还能力不足。2006年至2007年,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投资者损失惨重,许多房主止赎房屋,金融危机由此拉开序幕。而抵押贷款证券不当销售也被视为金融危机的元凶之一。

作为被牵涉其中最大的非美国银行,RBS为此付出了55亿美元的惨痛代价。巴克莱银行的具体罚款金额则仍处于待定状态。

谁来买单 如何管教

根据去年的榜单,欧洲最大的十间银行中,英国银行占据四席,汇丰、巴克莱、劳埃德和RBS分别位居第一、第五、第九和第十位。然而,享誉百年的英国银行这些年来却官司缠身,接罚单接到手软。以RBS为例,自金融危机以来,它已经被罚了150亿英镑。

值得玩味的是,RBS曾在金融危机期间濒临倒闭,得到英国政府的援救才幸免于难。在金融危机期间担任英国财政大臣的达林(Lord Darling)曾回忆说,2008年10月“我去参加欧盟财长会议,被要求致电给RBS主席,他告诉我银行已经资金干涸。”“要知道这家银行当时是全球最大的银行之一,它的规模相当于整个英国经济。”“我当时问RBS主席,他还能撑多久?而他的回答让我彻底震惊。他说,‘呃,我们今天下午就没有钱了’。”

惊魂时刻过后,如今仍有72%归于国有的RBS被巨额的罚单打压得难以抬头,连续九年亏损,股东和纳税人这对“父母”则不得不为自家的“倒霉孩子”买单。

另一方面,对于“熊孩子”,管教必不可少。除了严苛的处罚,监管机构也出台了大力的改革措施。针对金融危机重创金融业后曾被英国引以为傲的金融监管体系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2009年,英国政府提出彻底的系统性改革。

首先,将原来大一统的混业监管机构金融服务局(FSA)拆分成审慎监管局(PRA)和行为监管局(FCA)。PRA作为英国央行的下设机构负责对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投资公司的监管;而FCA则对所有公司的商业行为进行监管,侧重于对消费者的保护。英国央行对各大银行的监管力度加强。

其次,追究这些“熊孩子”不断“闯祸”的原因,英国监管者认为是各种业务混营的“全能”模式作祟,因此实施了“围栏法则”,在集团内部对零售银行和投资银行业务进行隔离。

另外,今年1月3日,也适用于英国的欧盟MiFID II正式开始实施。这部全方位监控欧洲金融业各个角落的法规必然也会约束英国的银行业。

金融业的巨大利益驱动难免会滋生行业的阴暗面,然而在严加管束下,想必英国银行业再也不会像之前那样肆意妄为了。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