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岸、在岸人民币兑美元今日接连涨破6.46元、6.45元、6.44元、6.43元、6.42元等五道关口,涨近500个基点,创2015年12月以来新高。随后,在岸人民币兑美元快速回落至6.4350,日内最高达6.4138,日内一度大涨超500点。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回落至6.4369,日内最高达6.4152。截至收盘,在岸人民币兑美元1月15日16:30收盘报6.4417,较上一交易日上涨263点。
民生银行高级研究员应习文表示,人民币对美元走强主因在于美元明显走弱。一是上周市场传言亚洲地区可能会减少购买美债,导致美债遭抛售,美债收益率大幅上涨,美元指数大跌;二是近期多名美联储官员表达了对加息节奏的不一看法,加息的不确定性影响了市场对美元走势的预期;三是非美货币显著走强,受益于德国组阁谈判取得突破以及欧央行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显示明显偏向鹰派迹象,欧元连续走高,而上周日本央行宣布缩减长期债券的购债规模,暗示可能会提前结束宽松政策,也导致日元大幅攀升。
而从人民币自身因素看,一是去年12月经济数据陆续公布,其中通胀预期增强导致货币政策预期偏紧,叠加M2创历史新低,贸易顺差大幅增加因素,均支持人民币走强;二是近期金融监管层面连出新规,也有利于降低系统性风险,利好人民币;三是本周即将公布2017年全年经济数据,市场预期较为乐观。
相关解读:
去年5月26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宣布,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中加入逆周期调节因子,其主要目的是对冲市场情绪的顺周期波动,应对外汇市场可能存在的“羊群效应”。鄂志寰表示,当时的市场情况是,美元指数升,人民币汇率贬值;美元指数跌,人民币汇率不升值。市场存在较强的人民币贬值预期。“逆周期因子”推出后,这一状况大幅缓解,随着人民币对美元逐步走升,人民币贬值预期逐步淡化。目前外汇市场顺周期性确已明显减弱,“逆周期因子”的任务已阶段性完成。
整体来看,在2018年以“强弩之末”来形容美元似乎更为恰当。
去年圣诞以来随着美国加息落地、税改兑现,美元并没有出现暴涨,反而走跌,市场对美元失望情绪的积累,导致银行等其他机构自营盘持有美元的意愿下降,同时也推动了人民币升值。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