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港币贬值不是危险信号)
4 月12 日,港币汇率触及7.85 关口,中国香港金融管理局果断买入8.16亿港币。香港金管局买入本币进行干预,这是十三年来的首例。
“虽然目前港币汇率疲弱,但港币的稳定性基础并未动摇,短期无畏,长期无惧。”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对经济观察网表示。
香港采用的是联系汇率制度,即港币以美元为锚确定价格。香港金融管理局自2005年开始将联系汇率的区间确定在7.75~7.85这一区间,当港币升值幅度涨破7.75下方时,香港当局会卖出港币,买入美元;而当港币贬值幅度跌破7.85上方时,香港当局会买入港币,卖出美元。
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期间,港币曾受到以索罗斯为首的国际投资者大手买卖而造成汇价大幅波动,其后香港金融管理局决定投放资金稳定汇价,才使得7.8港币兑1美元的汇率得以维持。
程实表示,港币贬值从短期来看,是香港金融管理局进行缩表的必要环节;从长期来看,区域联动是港币稳定的坚实底气。
与全球各主要经济体不同,受制于联系汇率制度,香港货币当局并不具备货币政策独立性。因此,在货币供给端,无论扩张或是收缩资产负债表,香港货币当局都只能采用被动方式进行。
而在2008年-2017 年的十年间,三大因素迫使港府进行了大规模扩表:第一,本轮金融危机期间,全球货币政策长期处于超宽松状态,大量过剩流动性进入香港市场并深度沉淀。第二,2017 年香港股市和楼市行情高涨,港股涨幅更是冠绝全球,进一步吸引了外部资金的流入。第三,2017 年以来中国经济超预期反弹,叠加人民币汇率超预期稳定,强化了全球投资者对港股的青睐。
程实认为,香港市场的货币供给严重过剩,是造成2017 年以来港币利率持续低迷的主要原因。2018 年年初以来,随着全球经济开启真实普遍复苏,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加速转向,香港货币当局也由被动扩表转入被动缩表。
“近期港币汇率和利率的‘双低迷’现象,并非货币危机的信号。恰恰相反,这既是香港货币当局被动缩表的必要环节,更是香港利率环境正常化、香港经济融入全球普遍复苏的必然前奏。”程实表示,通过启动利率环境正常化,香港货币当局将渐次消解货币过剩与货币幻觉,抑制市场冒险行为,从而为香港市场的长期繁荣夯实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本轮港币的转弱,已实施33 年之久的香港联系汇率制度引发市场忧思。程实则认为,联系汇率制度的当前压力并非源于香港经济与内地经济的融合过快,而恰恰源于融合不足、联动滞后,未来两者的加速融合将支撑联系汇率制度保持稳健并不断优化。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步入真实普遍复苏,货币幻觉破碎,全球投资重心转向实体经济。受此影响,香港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亦持续收紧。由此,房市的港币融资需求“旧力已衰”,而实体经济发展的融资需求“新力未强”,新旧转换间的货币需求疲弱加剧了上文所述的货币供给过剩问题,从而进一步拉低了港币利率和汇率。
程实表示,这一阶段性问题并非不可治愈,加强区域联动正是一剂良药,将从两个方面实现港币需求结构的多元化:其一,从经济结构来看,通过对接“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香港多元经济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和创新科技发展有望实现较快增长,从而形成强劲而持续的港币融资需求;其二,从金融市场来看,中国新经济发展在全球具有比较优势,与之联动,内地独角兽企业有望陆续进入港股上市,不断创造出能够分享中国经济结构性投资机遇的港币资产,有力提振港币需求。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