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今年“猪周期”跌太狠 猪企扩充产业链以期熨平波动)
随着生猪价格持续走低跌破10元/公斤,各地猪企的利润表也显得不是那么“美丽”。多家上市公司2017年报及2018业绩出现持续下滑,对2018年中报的预计也少见乐观。为了应对“卖一头亏一头”的局面,多家猪企在扩充产业链上下足了功夫,希望通过产业链的完善来调节猪肉的供应量,以期熨平周期波动产生的影响。
生猪价格跌至近年低谷
5月9日,搜猪网猪肉市场预警系统显示,全国生猪均价9.94元/公斤,比去年同期的14.38元/公斤下跌30.88%;全国猪肉均价18.48元/公斤,较去年同期的23.11元/公斤下跌20.03%。
就在2016年,全国生猪价格从1月份的17.62元/公斤连续上涨至5月份20.45元/公斤,堪称史上最强猪周期。
随后,生猪价格出现连续下跌,11月份跌至16.98元/公斤。虽然12月份受元旦消费提振小幅上调至17.46元/公斤,但2017年仍处于持续下滑状态。
生猪的价格下滑也带动了猪肉价格的下降。大众证券报记者在南京多家超市生鲜柜台了解到,目前五花肉价格在16元/斤左右,瘦肉价格在14-16元/斤之间。即使是比较贵的仔排价格也只有25-30元/斤。此外,多家超市推出特价猪肉,价格低于10元/斤。
搜猪网数据显示,5月9日全国猪肉价格18.48元/公斤,较去年同期的23.11元/公斤下跌20.03%。而在猪肉价格最高的2016年6月,猪肉价格一度高达31.29元/公斤。
相关企业净利持续走低
生猪价格的持续走低,也令相关企业净利出现大幅下滑。2017年年报显示,温氏股份、正邦科技、龙大肉食等多家相关概念公司业绩出现了下滑。其中新五丰净利下滑77.16%,出现上市以来的首亏。公司2018年一季报显示,公司净利下滑114.2%,预计2018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为-3500万元至-5250万元。
大众证券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新五丰,公司董事会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公司净利下降主要是由于生猪价格走低造成的。”
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成本方面,仔猪和饲料成本占比最高。仔猪的价格现在在200-300元左右。饲料成本占比大约60%,由于玉米等粮食价格持续上涨,饲料成本也在逐渐上涨。一头猪从仔猪长大一般需要5-6个月时间,100-120公斤便可以出栏了。公司规模化养殖的成本一般在12-13元/公斤,而目前生猪价格在10元/公斤左右,处于近几年来的低位,通俗地讲便是‘卖一头亏一头’。”
环保政策趋严致“猪周期”缓慢
数据显示,2006年起,国内生猪价格经历了三轮“猪周期”。生猪价格呈现“一年涨、一年平、一年跌”的周期性波动,养猪企业和大户往往按照这样的规律对生产规模进行调整。然而,近一轮“猪周期”却显然没有按照以往的规律来走,三年左右的一个波动周期正在被拉长,波动幅度变大。
对于这种现象,新五丰董事会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由于国内生猪养殖集中度依然很低,以散户为主,规模化企业仍然没有定价权,也没办法主导市场的走向,因此只能是顺着市场形势走。散户养殖的特点是看到价格上涨便扩大产能,但是一窝蜂扩产能后便会导致出栏量大幅增加,从而拉低市场价格。当生猪价格出现大幅下降后,散户便开始大量缩减养殖规模,因此造成存栏量减少,生猪价格出现上涨。”
而对于“猪周期”的拉长,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这与环保政策趋严有关。该人士指出,由于生猪养殖会产生废气、废水及粪便污染物,因此需要配套相应的环保处理措施。在环保去产能的背景下,大量散户退出,行业集中度提升。养殖规模化水平和养殖效率的提升使得猪肉的供给并没有因为生猪存栏的减少出现大幅下滑。
扩充产业链熨平周期浮动
对于本轮“猪周期”带来的影响,多家生猪养殖概念企业对2018年上半年的业绩预测也不乐观。牧原股份、唐人神、天康生物、雏鹰农牧、龙大肉食等多家企业预计业绩会出现下降。
而生猪养殖的周期也让企业在生猪价格走低时也必须 “硬着头皮”亏本出售。
对于生猪价格的持续走低却只能亏本出售的情况,新五丰上述工作人员表示“生猪长到一定的重量后便会生长放缓,且肉质变老,所以也不能继续养殖下去。”
因此,众多企业在产业链上寻求突破口。新五丰近年来建立了集饲料生产、种猪繁育、商品猪饲养、生猪屠宰及肉品加工、冷链物流、生猪交易于一体的生猪全产业链布局,并实现生猪产品在内地和港澳两个市场优化配置。“目前公司并购了屠宰场和冷库用于应对‘猪周期’带来的价格低谷。在生猪价格处于低位的时候将猪屠宰后冷库储存,到了春节时期再放到市场上销售,以及用于加工肉制品。此外,屠宰场和冷库在平时也可以独立运作,冷库储存农产品、冰淇淋等,形成一条产业链。”上述工作人员表示。
而牧原集团则建成了以生猪养殖为核心,集饲料加工、生猪屠宰、生态农业等多领域发展的产业链,项目包括饲料厂、养殖场、有机肥厂和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