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央行例会六大变化暗示政策走向 加大调节力度

来源:证券之星综合 2018-12-28 07:31: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市场寄望以实体经济为导向的并购

中国并购公会创始会长王巍日前在深圳举行的 “2018(第十五届)中国并购年会”发表主题演讲时说,新一代并购人面临诸多挑战,其中包括价值观的挑战,他希望下一代并购人为文明发展而并购,为保护知识产权而并购,为实体经济发展而并购,取代之前的野蛮增长与资本空转的价值导向。

正如王巍所言,并购从早期的企业“婚姻介绍所”到今天走向全球,无论规模还是体量都得到了飞速发展。根据中国并购数据库统计数据,2009年以来,我国并购交易市场呈不断增长趋势,尤其自2014年起,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监管简政放权,并购交易市场爆发式增长,2015年并购市场交易数量和规模均创历史新高,全年宣布交易项目达6606笔,宣布交易规模达31149亿元,交易规模较2014年同比增长了19%。由于境内资本市场再融资及资金出境均趋严,2016年并购市场出现回落,但总体还是欣欣向荣的景象。

不过,从交易地区和行业来看,并购显示出了很强的倾向性。并购活跃集中于东部沿海,京沪穗地区。华东、华北、中南地区并购交易的数量和金额较大,而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并购市场则较为平淡。地区分布其实也显示出了如今行业的分布状况以及并购的行业选择。数据显示,信息技术类并购一骑绝尘。而其他名列前茅的也是类似工业、金融、医药等规模需求型、资本需求型以及高新技术行业。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有待继续优化升级。

行业和地区的差异不仅仅代表了市场发展状况与产业发展方向,也显示出来了并购的动因。就动因来讲,在发展了上百年的西方资本市场上,并购的原因往往更加符合传统的经济学原理,即出于股东权益或者代理问题导致的过度扩张;而在我国资本市场上,追求上市与技术寻求的倾向更为明显。

由于中国申请上市的公司首先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约定的准入条件,严格的行政审批使得上市公司身份成为一种珍贵资源,那些自身条件不能满足上市准入条件或者认为直接上市成本太高的公司,纷纷选择在资本市场上收购上市公司壳资源,借壳上市成为中国公司非常特别的并购重组动因。与之相联系的便是避免退市,特别是企业出现连续亏损时,艰难上市的企业当然不愿轻易失去上市身份,他们会积极寻求投资人对公司并购重组。

而这些为上市而并购的企业并没有真正对行业和市场发展提供帮助,更多只是开拓了本公司的融资途径,方便了投资人的资本退出。此种并购大行其道有损并购市场未来的发展,往往还会引发炒壳现象,造成资本空转。

当然,从2018年几起重大的并购事件中我们也看到了并购脱虚向实的姿态,其中,阿里收购饿了么,美团收购摩拜属于业务拓展,旨在扩大新零售版图,特别是前者,阿里靠着将饿了么收为己用完成了口碑与饿了么的新零售闭环,极大提升了阿里在线下零售市场的竞争优势。除了互联网方面,中华企业并购上海中星集团、恒大健康全资收购香港时颖、蓝帆医疗并购柏盛国际也都分别从产业协同、业务拓展和产业升级的角度助力了公司的成长。其中,蓝帆医疗的并购,将公司主营业务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自动化程度低、竞争门槛低、耗能高的医疗及防护手套产品,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自动化程度高、竞争门槛高、能耗低的心脏支架及载药球囊等三类心脏介入医疗器械产品升级,实现了新旧动能转换。

显然,这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并购市场,并购的初衷就在于强强联合、相得益彰。正如王巍所言,并购未来的方向应更多指向产权保护与提振经济。诸多案例显示,一些企业的并购是为了起到一个“公告效应”,即通过宣布并购而推动企业资本市场价值的上涨,从而方便管理者攫取短期利益,但从长期来看,这种并购并不能对企业产生多少正效益,有的公司甚至被并购拖垮了。

纵观我国并购市场发展,无论是前期的国有产权并购还是之后的企业上市并购,不同程度存在非营利或是短期利益的追求。从企业层面来讲,我们虽然承认动机无优劣,但放大到社会层面,仅为寻求短期利益的并购将是有损经济发展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呼吁并购应更加注重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添砖加瓦,注重并购的长期绩效改善效应的原因,这样能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并购心理,营造良好的并购环境。(上海证券报)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