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GDP强化经济企稳信号 短期内降准预期降温
4月17日,国家统计局今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4%,高于预期的6.3%,较前值6.4%持平。尽管看似数据并不十分亮眼,但细分数据(工业生产和零售数据)超过预期,实则进一步佐证了经济企稳信号。
经济企稳信号愈发突出
“尽管6.4%的GDP增速并不太亮眼,尤其是考虑到季度环比增速较去年四季度从1.5%放缓至1.4%,然而此次数据的确显示了更多经济增长动能改善的信号。”德国商业银行亚洲高级经济学家周浩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市场此前已经被亮眼的PMI、信贷数据鼓舞,我们今天又看到了几项积极数据。例如3月工业生产(IP)数据同比大幅增长8.5%,1-2月的增速仅为5.3%,增速较慢。此外,零售数据也大超市场预期,固定资产投资仍整体维持强劲。”
摩根资产亚洲首席策略师许长泰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工业生产数据同比增8.5%,大超预期的5.9%,零售数据同比增8.7%,高于预期的8.4%。“整体而言,这确定了中国经济增长已经触底,增长动能和信贷数据增长将进一步持续,贸易不确定性的缓解也将提振经济动能。”
尽管部分数据仍弱于去年同期,但已经较今年前两个月有所改善。例如,在投资方面,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01871亿元,同比增长6.3%,增速比1-2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1.2个百分点。
在消费方面,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790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比1-2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1.5个百分点。
在外贸方面,一季度,货物进出口总额70051亿元,同比增长3.7%,增速比1-2月份加快3.0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毛盛勇先生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一季度GDP增长明显好于市场预期、就业形势整体稳定、CPI延续了温和上涨的态势、居民收入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从上述主要指标来看,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应该说是很不容易的”。
更早前公布的PMI数据和信贷数据都大超预期。中国3月官方制造业PMI录得50.5%,高于预期的49.6%,较2月份的49.2%明显回升,创5个月新高。制造业PMI在连续3个月低于临界点后重返扩张区间,反映经济整体景气度有所改善。
当时央行原调统司司长盛松成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制造业PMI五大分项指数都有不同程度上升,其中新订单指数已连续两月好转,为51.6%,比上个月上升1个百分点,是近半年高点,表明市场需求出现改善;生产指数则大幅上升3.2个百分点至52.7%,是五大分项指数中上升幅度最大的,这与春节过后企业集中开工、制造业生产活动明显加快有关。值得一提的是,在手订单、进口、采购量等细分指数也全面回升。他早前就预计,中国经济将在二季度企稳,且这一时点也可能会提前。
近期货币宽松可能不会加码
随着经济企稳信号的进一步释放,各大机构认为,货币政策的宽松加码空间可能会较早前受到一定限制。
周浩告诉记者,鉴于近期的数据,短期来看,进一步扩大货币宽松的政策空间会有限,并将继续观察当前的货币政策是否足以稳定经济,同时进一步降准的可能性很小。
许长泰对记者称,全年稳经济的总基调仍不会变,但新增的刺激政策则需要进一步观望。“今年的GDP增速目标为6%-6.5%,而最新的一季度数据已经接近了区间上沿。中国不希望继续催生另一轮债务上升,2017年的去杠杆措施使得宏观杠杆率稳定在一定水平。因此现在央行对降准会更有耐心,可能会运用其它更为低调的工具。”
无独有偶,野村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陆挺也告诉记者,从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看,当前央行似乎对增长复苏更为乐观。报告也显示,货币政策宽松的空间比之前更为有限。“事实上经济增长并没有完全复苏,我们仍然维持对今年再降准150个基点的预判,但时点可能有所延后,这更可能需要基于股市的表现。如果股市上涨持续,那么降准可能会推迟,或由更为低调的货币政策工具(例如MLF等)取代。”
陆挺认为,预计今年不会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但央行正呼吁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今年有望加速,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框架可能转向一个更以利率为基础的机制,并强化利率传导机制。”
4月15日,央行官网发布消息称,4月12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19年第一季度(总第84次)例会。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上季度为“更加注重松紧适度”),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新增表述),不搞“大水漫灌”(新增表述),同时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要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相匹配(上季度为“保持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央行上周五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M2同比增速为8.6%,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提高0.6个和0.4个百分点;同时,M1同比增长4.6%,增速较上月末大幅提高2.6个百分点;3月当月,社会融资规模大幅增加近2.9万亿元,同比多增1.3万亿元,3月末,社融存量同比增速达到10.7%。
盛松成对记者表示,当经济企稳时再降准,容易推高通胀,也容易引发资金大量流向房地产。“降准的意义是为了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如果降准后,资金仍然留在金融市场,而没有流向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反而有可能助推金融脱实向虚。”他也强调,弥补外汇占款下降并不一定要使用降准这一工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