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数字金融成热词,金融数字化转型正当时

来源:金融界 作者:盘和林 2022-03-14 10:16:19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数字金融成热词,金融数字化转型正当时)

来源:金融界

作者:盘和林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数字金融也成为今年两会上的热议话题。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数字金融在场馆赛事广泛运用,充分证明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要把数字金融和绿色金融结合起来”、“ 通过构建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提高金融数据的通畅性和使用率,进一步提升数字金融的普惠度,确保数字技术包容,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时不我待”的数字金融转型态势

我国金融业进入全新数字时代,数字金融蓬勃发展。当前我国数字金融线上线下发展齐头并进,一些金融机构逐步形成了完善的数字金融生态,金融机构通过数字化转型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

在线下,智能化、场景化成为数字金融转型的主要方向。一方面,传统网点转型为智能化网点,智能网点通过智能终端提升用户业务自助化水平,可自助化办理的业务越来越多,网点的“无人化”时代即将到来;另一方面,通过金融功能模块化,更多金融业务以功能模式嵌入到线下数字场景当中,比如在新零售场景中结合消费信贷,金融机构通过数字金融转型,建立更多的金融功能服务入口,让金融业的服务内容更加多元。

在线上,金融业不断拓展互联网流量渠道。一方面,传统金融机构都建立了自己的在线业务办理渠道,提高了用户获取金融服务的便利性,让金融服务和产品随处可见、唾手可得。另一方面,金融业和互联网企业深度融合,尤其是金融和热门互联网应用的融合。利用金融服务强大的流量变现能力,既为互联网平台企业找到了流量变现途径,也让金融机构获取了流量入口。

在中小微企业融资支持方面,金融业以数字金融谋求缓解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一方面通过数字技术手段对中小微企业进行更加精准的风控定位和信用评级,以此来对中小微企业增信,提高中小微企业贷款额度。另一方面金融机构通过数字技术融合推出全新金融产品,对接融资供需。比如开展供应链金融来支持中小微企业依托链主企业开拓融资渠道,比如通过ABS债在线销售来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当前,我们要全力推动金融业的数字化转型。数字金融推进的紧迫性在于:随着科技的发展,老百姓对于金融行业的需求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传统金融的运营模式已经不再适合数字化时代。比如,过去用户需要的金融服务包含公共缴费、现金业务等线下业务,但随着线上金融的发展,很多老百姓办理一般金融业务不再需要跑网点。

在数字时代,传统金融机构既要面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挑战,也要面对数字时代用户金融需求偏好的改变。面临严峻的金融市场竞争态势,传统金融机构唯有依托数字技术在运营模式上全面突围,才有可能在未来金融领域市场竞争中占据不败之地。

数字金融面对的挑战——以外促内寻求突围

数字金融发展也面临着内外部的挑战,挑战来自多个方面。

首先是传统金融机构存在严重的路径依赖,内部对于金融行业的变革认识不深,内部员工抵触情绪比较普遍。比如在业务设置上,金融机构线上业务和线下业务存在严重的左右手互搏现象,这严重阻碍了金融机构数字金融业务的发展。

其次是传统金融机构经营者并不十分了解数字金融,对网点智慧化和嵌入式、场景式的金融模式认知上存在差异,传统金融机构中处在领导层的员工往往从金融业基层成长起来,他们对于数字金融的认知往往比较浅表,也容易出现金融业务在IT方面出现外行领导内行,数字技术落地后不但没有提高金融机构产品服务的便利性和易用性,反而让金融产品和服务业务流程更加复杂。

再者是传统金融机构在技术人才上储备不足,传统金融机构现有的IT人才储备并不能应对金融行业数字化发展的浪潮。

最后是传统金融机构在互联网时代缺乏流量入口。传统金融依托传统基层网点来获得用户流量,相比于当前互联网巨头的用户流量获取模式,用户流量获取难度较大,成本较高,从而使得传统金融机构在业务拓展上处在弱势地位。

传统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可以采取以外促内的方式来寻求突围。在内部,传统金融机构要提升IT部门,尤其是数字金融转型主导部门的责任权重,要转换业务重心,将注意力更多的切换到数字金融这个全新运营模式上,调动各部门资源向数字金融靠拢,也可以从互联网金融领域挖掘更多人才,建立能上能下人才体系。在外部,传统金融机构可以和互联网企业合作,利用互联网企业需要流量变现的诉求,通过嵌入金融服务功能的方式,将金融产品、金融服务开放出去,通过开放银行和互联网平台进行优势互补的合作,建立新的用户流量渠道。在数字技术转型方面,传统金融机构可以依赖第三方金融科技企业的加持,解决内部人才不足的问题。

金融数字化转型的支点——规范化发展

金融机构在发展数字金融的过程中,需要重视规范化发展。

随着数字金融快速发展,传统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大势所趋。金融创新未来将进入爆发期,但需要注意的是,金融创新往往风险和机遇并存,金融创新上面若是缺乏审慎,很容易引发系统性风险。

如何趋利避害?如何让数字金融带来的创新能够长期可延续?笔者认为需要金融机构在风险上给予重视,需要政府部门在规则上跟进监管。在政策层面,政府部门既要拿出系统的制度体系来保障金融业传功实现数字金融转型,也要通过监管科技的进步来监管金融的数字化创新。金融监管要从事后监管转向事前和事中监管,要对接金融机构数据流并对金融机构数据异常点实施实时监测,通过人工智能和数据分析来提前发现风险点。亦可以开设金融监管沙盒,在可控环境内实施监管,让新产品/模式在真实市场环境中迭代验证,去伪存真;让用户在受保护的前提下接触新产品,享受新模式的效率而不被风险所伤。

在金融机构层面,则应该加强用户信息、数据的保护,配合政策加强对违规交易,在金融机构内部推进反洗钱、反欺诈、反舞弊,走出一条规范发展之路。(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线上线下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