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全球市场 - 正文

气候法案将给美国电动汽车行业带来哪些利好?

来源:智通财经网 2022-08-02 21:09: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对包括电动汽车在内的许多绿色经济领域都是一个潜在的利好。

(原标题:气候法案将给美国电动汽车行业带来哪些利好?)

本周,美国所有致力于能源和气候问题的人都高度关注《通胀削减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寻找有关该法案是否会通过以及是否会做出任何修改的信号。据报道,这项抵免包括在更广泛的一揽子立法中。该法案恢复了总统拜登国内议程的关键部分,包含大约3690亿美元的气候和能源支出。

智通财经获悉,该法案对包括电动汽车在内的许多绿色经济领域都是一个潜在的利好,其中包括延长针对购买电动汽车的消费税抵免,将促进本土通用汽车(GM.US)、特斯拉(TSLA.US)和丰田汽车(TM.US)等电动汽车制造商的销售。

以下是对该法案中与电动汽车相关的一些重要方面的总结:

税收抵免延续

根据该法案,汽车制造商将可以继续为购买全新“清洁汽车”提供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但这些汽车需要满足一些条件:要使用在美国与之达成自由贸易协议的国家精炼或加工的矿物建造,电池中要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北美制造或组装。

7500美元税收抵免是一件大事,尤其是对特斯拉、通用汽车和丰田来说。法案取消此前要求合格车辆必须配备纯电动电车的规定,以及每家制造商不得超过20万辆的上限。由于多家制造商超过了这一门槛,汽车制造商对这一上限感到不满。这三家公司都已销售了至少20万辆符合优惠条件的汽车。一旦制造商越过这个门槛,购车者的信用优惠额度就会开始减少,最终完全没有。福特汽车(F.US)和日产也在接近这一门槛。该法案若将通过将从明年开始重新提供全部优惠。

理论上讲,销售较少电动汽车的汽车制造商可能会对取消20万辆的上限感到不满,因为20万辆的限制肯定会在短期内给它们带来优势。但实际上,大多数厂商应该乐于看到额外的购买补贴,因为这意味着未来几年燃油经济性法规将收紧。这一变化将使电动汽车的销售和实现目标更加容易。

虽然税收抵免很重要,但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的买家已经两年多没有资格享受联邦税收抵免了,但这并没有阻止该公司主导电动汽车市场,去年在美国销售的纯电动汽车中,特斯拉占了70%以上的份额。生产消费者真正想要的产品,仍然比有资格享受税收抵免的产品更重要。

不过,电池材料必须在美国采购的要求,可能会给汽车制造商带来挑战。还有一项要求是,有一部分其他部件必需在北美制造。本周,在美国各地的汽车公司董事会会议室里,很可能正在确定哪些车型符合条件,以及采购本地化的速度有多快。分析表明,与原材料供应相比,电池金属的中游精炼能力更可能是一个问题。

商用电动汽车的发展

新的商业电动汽车条款允许重量低于14000磅的车辆申请7500美元的清洁汽车税收抵免。较重的车辆可以获得两种奖励中的较低者:清洁能源汽车和同类内燃机汽车之间的差额的30%,或4万美元的补贴。

这将完全覆盖目前一个150至250千瓦时的电池组的成本,并将在未来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将对美国新兴的商用电动汽车市场产生立竿见影的重大推动。该法案还包括30亿美元,用于帮助美国邮政服务脱碳并转向电动汽车。美国邮政总局最近宣布,将把最初从威斯康星州奥什科什(Oshkosh)购买的5万辆邮政车中电动邮政车的比例提高到50%,这对反对几乎完全使用燃烧汽车的最初决定的活动人士来说是一个重大胜利。

贷款项目

该计划还包括20亿美元补贴,帮助汽车制造商重新装备和改造现有设施,以生产清洁能源汽车,并允许提供至多200亿美元的贷款,帮助汽车公司在美国各地建设新的清洁能源汽车设施。美国的电动汽车制造已经在迅速增加,而这一法案将进一步加快进展。

重要的是,许多为电动汽车建造或改造的工厂都位于共和党支持的州。例如,大众在田纳西州查塔努加市的工厂投资了8亿美元,上周刚刚宣布开始在那里生产第一批ID.4电动型多功能车。在红色州拥有强大的电动汽车制造基地,应该有助于防止电动汽车在下一轮联邦选举周期中成为政治足球。美国红色州是指代表群众倾向于投票支持于共和党。

前景

该法案将延长电动汽车税收抵免有效期至2032年。彭博预计,在此期间,美国将售出约1.75亿辆轻型汽车。按照目前的情况,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将有资格享受税收抵免,而且这个比例还在不断上升。

该法案,加上拜登政府正在实施的更严格的燃油经济性规定,应该会让美国重新回到电动汽车的领导竞争中。全球其他地区已经有了一个非常强劲的开端,但现在仍处于早期阶段。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