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出生率低迷,婴童行业却逆势狂飙,BeBeBus如何做到反向增长?)
根据2025年上半年婴童行业洞察报告显示,在出生率持续走低的背景下,中国婴童行业正走出一条“反向增长”的独特路径。
尽管2025年上半年新生儿数量仍处低位,但婴童市场凭借精准的需求捕捉与产品创新,实现了全品类逆势增长,而社媒电商的蓬勃发展正是这一增长的核心引擎——抖音、小红书、快手等平台持续释放消费潜力,为行业注入新动能。在这样的行业态势中,不同集团的突围尤为亮眼:这家2019年才推出新锐母婴品牌BeBeBus的企业,精准抓住母婴高端市场的消费潜力,仅用不到五年时间便迅速崛起,近期更通过上市备案,拟发行不超过 1618.86万股赴港上市,成为行业“反向增长”的典型案例。
不同集团的突围逻辑,本质上是对市场竞争的精准破局。如今家长育儿愈发精细,早已不满足于“能用就行”,转而更看重产品的设计感、功能性与科学性。基于这一洞察,不同集团将重心锚定高端育儿细分领域,从婴儿车、安全座椅、婴儿床、餐椅这四大核心产品逐步延伸至亲子出行、亲子睡眠、亲子喂养、卫生护理四大关键场景,每款产品都力求精细化的瞄准用户需求,力求实现高品质、高颜值与高科技的结合。
这种对用户需求的深度聚焦,在BeBeBus的运营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品牌创始人沈凌曾坦言:“用户眼里的价值和品牌眼里的价值存在差异,我们不可能讨好所有用户,只能找到标签用户;传播时更要聚焦,贴合最大标签用户的需求,同时结合场景做好峰值体验,让用户自发分享真实内容。”为践行这一理念,集团成立“用户体验研究中心”和“原创美学中心”,从需求端深挖用户的“需求靶心”——通过平台高效提取、归纳用户锚点信息,精准定位BeBeBus系列产品核心用户的核心需求,并将其反馈至产品营销乃至设计生产全流程,实现对目标群体的高精度对口研发,避免脱靶式的偏差,真正命中核心诉求。
以BeBeBus遛娃神器为例,团队从调研过的2000名用户中,又精选出了13位宝妈进行深度沟通,在定性与定量调研中,宝妈们不仅充分阐述了产品的使用场景与优势,更对提升空间、卖点需求度提出独特见解。基于这些反馈,品牌将护脊作为研发重点,加入专利蝴蝶仿生装置,将护脊与仿生结合。通过这种“用户说了算”的方式,使品牌以革新的精神与更谦卑的态度深入用户视角。最终,该产品上线仅7天,便一举拿下天猫遛娃神器交易额的TOP1。同时,这种思路也带来了极强的品牌粘性:2022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品牌的私域复购率从45.7%一路升至53.6%,会员规模超200万。按2023年的GMV计,BeBeBus是中国最畅销的耐用型高端育儿产品品牌,凸显了集团在业内的稳固地位及强劲表现。
在精准捕捉用户需求之外,不同集团更将“高端+差异化”做深做透。通过高端前沿材料运用,他们从原料端便开始研究技术革新,融合跨领域技术创新,构建产品差异化壁垒,最终实现功能提升与安全加码。具体到产品层面,BeBeBus的安全座椅采用了跑车级专用的Cobra记忆棉、婴儿床做到了可折叠,0油漆工艺、腰凳搭载fitgo旋转束腰、尿裤采用单片包装……这些看似细碎的创新,实则为产品注入了更多元的价值。据悉,不同集团已获173项国内注册专利、13项国际注册专利,拿下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等50多个国内外设计大奖。
精准的战略布局为不同集团带来了营收和利润的双增长:2022年到2024年前三季度,不同集团营收从5.07亿涨到8.84亿,净利润从亏损2122万转为盈利4642万,经调整EBITDA从3930.5万元上升至1.34亿元,毛利率稳定在50%左右,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说到底,母婴市场竞争再激烈,总有未被满足的精细需求。不同集团的优势正在于:当巨头比拼价格与品类时,它坚守高端细分赛道,用社媒抓取流量,用研发保障品质,通过用户粘性稳固增长。此次上市备案不仅是企业的新起点,更印证了一个道理:在母婴市场中,找对方向、做透用户价值,同样能走出独属于自己的成长之路。
本文来源:财经报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