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2日,香港意马国际高调宣布,以8.14亿港元至10.47亿港元的代价(约合人民币6.8亿元至8.8亿元)收购动漫火车集团(以下简称动漫火车),后者直接负责“喜羊羊”的消费品授权业务。
迄今为止,内地动漫企业最大的一笔收购案尘埃落定。
只是,本次收购涉事公司众多,而各方又始终对收购的相关事宜三缄其口,这便使得业界产生了诸多疑惑:收购背后的资本运作究竟怎样?意马国际、动漫火车、原创动力、迪斯尼在收购计划当中,分别扮演了何种角色?
相关资料显示,动漫火车与原创动力于去年4月签订了一项联合品牌管理协议。根据协议,原创动力盈利时,动漫火车可摊分其90%经营业绩;相反,动漫火车则须按其经营业绩的100%支付其开支。该协议意味着,意马国际可分享原创动力可观的电影及电视业务利润。
为什么原创动力要在“喜羊羊”业务不断走强的情况下签订这份协议?
一种相对合理的解释就是,动漫火车要在“喜羊羊”走红之后部署进入香港资本市场融资的计划,为了“讨好”香港投资者,必然要把最优质的资产注入集团架构中,同时又要避免中国动漫品牌“喜羊羊”被外资化的社会舆论影响。
有资料表明,动漫火车、原创动力与迪斯尼于去年8月30日订立了一份消费品协议。该协议显示,迪斯尼将成为“喜羊羊”动漫形象的全球总授权方。
据此得出的一个比较大胆的推测即是:借此并购机会,动漫火车的消费品授权业务有望在香港独立上市,再由迪斯尼公司进行认购。那么,“喜羊羊”形象版权、经营渠道则可完美地进入迪斯尼公司掌控之中,这倒是完全符合资本市场的玩法。
至于意马国际收购喜羊羊的真实目的,亦颇为值得推敲。
之前意马国际在《阿童木》上耗资高达8.2亿元,而该片的全球票房收入仅为1.9亿元,该次“败走麦城”差点就让意马国际破产清盘。被誉为“红筹之父”的梁伯韬接手后,经过一年的调整,意马国际急需通过一些高曝光率的方法提高关注度。那么,此次收购,不排除借机炒作自己达到抬高股价、恢复人气的目的。
而另一种可能,则是意马国际收购一项不熟悉的业务,是为日后更大或者更有意义的合作进行战略布局。
假设意马国际有意在喜羊羊消费品授权上有一番作为,那么必然要考虑两个问题,第一,如何把投资的10个亿赚回来;第二,此项业务是否具有可持续造血的能力。这两个问题都涉及到了同一件事——喜羊羊的消费品授权业务能否长期稳定地成为盈利点。
事实上,消费品授权的确是动漫产业链上最赚钱的一环,但受制于内地盗版泛滥等问题,双方在未来的合作可能困难重重;而意马国际对内地消费授权产品的设计、理念能否制定本土化的方案,尚未可知。
那么,一种可能性便呼之欲出——意马国际正在进行某种战略布局。“喜羊羊一直想上市,在众多竞争入主的PE中,我有上市公司这个平台,因此谈成合作。”梁伯韬不讳言,这是他在为下一步“财务运作”预留伏笔。
虽然原创动力宣传部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并购是意马国际和动漫火车的交易,对原创动力目前暂时没有直接影响,但其今后的走势会否受到深层影响?意马国际又能否借势翻身?本次收购,是否仅是一场资本游戏?一切尚不可知,一切又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