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2014年7月刊
在先后经历了数次生死大考与一系列集资、收购和破产等事件后,身心疲惫的宋卫平最终选择了放弃,这场绿城罗生门也终于走向了自我终结。
□文/本刊记者 覃 澈
2014年5月23日下午,杭州黄龙酒店,融创收购绿城新闻发布会现场。
比原定时间整整晚了3个小时后,一脸疲容的宋卫平终于出现在了外界视线当中。在一曲伤感的《梁祝》烘托下,身着黑色外套的他缓慢走向主席台,一言不发,神色肃穆。
甫一坐下,宋卫平便从主持人手中接过话筒,但却欲言又止。最终,他深吸了口气,将话筒递给了身边的老搭档,绿城副董事长寿柏年。
片刻后,足以引起中国房地产行业“地震”的消息传出:融创以总计62.98亿港元购得宋卫平与寿柏年等人手中24.31%的股份,与原第二大股东九龙仓并列为绿城第一大股东。
没有人知道5月23日前夜,宋卫平究竟想了些什么。总之第二天,他还是把一手养大的绿城卖了。这个中国地产行业最具理想主义的大佬,挥手告别了自己的绿城。
天蝎男的背影
“这个问题取消,这个问题不成立,小伙子不到25岁、不可以提问题。”
发布会中的宋卫平,一连打断了好几个记者的提问。聊得兴起的他根本不顾台下秘书“出言慎重”的暗示,索性将身旁融创董事长孙宏斌的话筒也抢了过来。两支话筒并排摆在面前,俨然将这场发布会变成了个人秀。
这很符合天蝎男宋卫平的脾气,这个精通星座学的性格大佬,在经过开场短时间的沉默后,逐渐将局势掌控在自己手中。外界关于绿城转让原因的各种猜测让他压抑已久:“与其让他人猜测,还不如把谜底摆明。之前非议绿城的那些人,傻了吧!”
不屑并非无的放矢。早在绿城传出将进行股权转让时,业界谣言四起:“宋卫平玩不转了”、“宋卫平没钱了”……最离谱的当属“宋卫平在拉斯维加斯输得倾家荡产,不得不转让股权来偿债”。有谣言甚至煞有介事地描述:2014年春节,宋卫平连续10天时间出没于赌场,输掉的金额达到10亿级。
尽管宋卫平随后发表了“人生一世,无人不关心盖棺之论。股权转让的决定,首先来自于退休的需求,不是我,是我的兄长、同学寿柏年……”这篇字字深情的“千字文”以示清白,更坦言是因为老伙计身体抱恙,重情义的他选择“共同进退”才做出的转让决定。同时融创董事长孙宏斌也仗义回击谣言“信口雌黄胡说八道”。
但传闻显然没有终止。发布会现场,众多媒体依旧接连向宋卫平追问求证。
沉默半晌后,宋卫平望着台下的无数长枪短炮,缓慢而淡定地讲到:“有关系,百分之三吧,因为我真的是棋牌里面的高手。赌博是一种诱惑,你可以去探寻里面的规律。好像有规律,又好像没有规律的变化,那是高智商的事情。我挡不住考量的诱惑。”
这是宋卫平为数不多公开宣称自己是“赌徒”的时刻。
其实,自1994年进入房地产行业起,宋卫平和绿城就无时无刻不在“寻求规律”。从最早摸石过河探索高端市场,到后期逆市而上疯狂置地。这个喜欢足球、麻将和围棋等竞技项目的男人,总习惯以壮士断腕般的气势,来意图驾驭规律,并获取最大化的回报。
然而,在连续数次败走于自己苦心经营的赌局后,宋卫平发现自己开始看不懂规律了,于是不再坚守,转身离去。
冒险的赌徒
绿城之后再无房产——这是房地产业界对宋卫平最具代表性的评价。霸气之余,还彰显出绿城对品质的追求。
毕业于杭州大学历史系的宋卫平,骨子深处流淌着理想主义的血液。他希望能将“浪漫”注入到冰冷的建筑中:“房子是有生命的,是我们生命精华的转移。”
为了打造心中的理想家园,宋卫平对于绿城每个项目都要求精益求精。据说,在打造绿城巅峰之作“桃花源”时,他不但从备选方案中挑选了成本最高的中式园林,就连对于每块景观石都严格要求:从福建采购,再运到广东打造,成型后才运送回来,光是运费就已经超过了石材本身。
一个更典型的细节是,宋卫平发现园区一块巨石和周围风格不符,二话不说就直接叫人将这块巨石打碎拖走,丝毫不在意其数百万元的价值。
诸如此类的细节还有很多。甚至就连公司高管告之“桃花源”每平方米造价将达到6万元,超过预期时,宋卫平也毫不在意:“艺术是无价的,不要考虑成本。”
不出所料,造好后的“桃花源”在杭州引起了轰动。宋卫平也快乐得如同孩子般,逢人便问对方是否了解这个楼盘,如果得到肯定答案,他则会兴奋地抽上一支万宝路,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那段时间里,绿城就是“品质”的代表,公司开发的任何项目都能以最快速度售罄。即使售价远高于同等类型住房,依然供不应求,无数杭州人将在绿城购房视作身份象征。
区域市场上的连连告捷让宋卫平野心增大起来。他希望能打造出更多高品质的楼盘项目,从而迈向全国市场。
2009年,宋卫平逆势而动,先后掷出400多亿元在全国大肆买地,绿城相继在多个城市成为“地王”。其中最瞩目的当属该年9月,宋卫平在苏州豪掷61亿元拍下两个地皮,一块36亿元,另一块25亿元。
“宋卫平太激进了。”提及宋卫平的举措,数位业界人士纷纷摇头:“他太好赌了,在那个人人自危的时代,只有他敢这么疯狂。”
就在宋卫平疯狂拿地的前一年,国家定下了“抑制不合理需求,防止房价过快上涨”政策基调。这让坚持“精品”战略、走高端高价路线的绿城叫苦不已,公司遭遇了前所未见的危机,甚至在2008年末现金额仅有17.18亿元,而总借贷高达161.18亿元,一度被逼到了破产边缘。
尽管最终绿城凭借政府出台的四万亿救市政策成功自救,但“活过来”的宋卫平却并没有对政策波动心存畏惧,反而这种刺激的感觉将他内心的赌欲彻底点燃。他固执地认为,绿城要借势发展,就必须要把土地拿到手:“只有手上有地,我们不怕。”
显然,宋卫平过高地估计了自己对规律的判断和驾驭能力。2008年后,行业普遍对拿地保持慎重。但宋卫平却不顾外界劝说,坚持买地。尴尬的是,这种固执让他受伤颇深:当初在苏州掷重金买下的那两块地皮,其中一个正在以成本价进行销售,而另一块开盘的时间遥遥无期。
理想破灭
危机很快再度到来。
2010年,国务院出台“新国四条”。这一在后来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地产调控政策,让绿城很受伤:在限购的城市中,基本都能找到绿城项目的身影。
时隔多年,宋卫平回忆当时困境依旧耿耿于怀:“居然会怀疑开发商的血是什么颜色,政府里面有贪官污吏,商人里面也有不法奸商,你说开发商的血是什么颜色?”
和好友马云一样,宋卫平也很喜欢武侠小说。他最爱的人物是金庸笔下的令狐冲,但在业内,大家却通常将其视为杨过,原因是他更具备杨过的孤傲和冷清。这个性格在他人生每一阶段都体现得淋漓尽致。早年教书时因说话过激而遭到处分,中年创业数次抨击同行“质量堪忧”,就连赞助足球都时常炮轰足协黑暗——骨子里的性格决定了他在面对看不惯的事情时会习惯性站出来抗争。
那段时间里,为了减轻“新国四条”所带来的影响,宋卫平不得不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忍痛贱卖了总价值超过20亿元的6个项目。
尽管宋卫平总习惯性地将这些失败归于政策的“愚蠢”,但不得不说,绿城连续几次在政策调控时“受伤”,和他好赌的性格以及其发展思维有着莫大(博客,微博)的关系。
文人气质浓郁的宋卫平向来对资金注入无比反感。这个时常自称“不是商人”的男人,总是将所有筹码押注在房屋品质上,但在过度追求项目品质时,却没有建立与品质相关的商业管理。在绿城公司里,所有人似乎都清楚“宋总感性大于理性”。甚至在面对主动找上门来的投资者,宋卫平也嗤之以鼻:“资本太强大,会使人逐利,这是人类的误区和异化”。
绿城有口碑有品质,但企业毛利率过低,这让绿城得不到资本市场的青睐。而在“资本为公司生存依赖”的房地产行业中,当其他行业对手纷纷寻找资本融资,以确保顺利渡过次次难关时,绿城却因资金断流而屡陷险境,以至于最终不得不壮士断腕。
绿城业绩的持续下滑让宋卫平开始急了,他不得不忍受“幽闭恐惧症”的痛苦,频繁地往来于全国各地,和自己最反感的资本打起交道,以争取摆脱困境。
江湖传闻,宋卫平曾找到龙湖董事长吴亚军,两人促膝长谈4个小时后,他希望吴亚军能“买下绿城”,但吴亚军却以“没那么大的能耐”婉言谢绝。
最后,宋卫平找到了九龙仓。2012年6月,绿城以24.6%股份的代价融到了约51亿港元救命钱。半个月后,融创以33.7亿元代价收购绿城旗下9个项目股权,同时双方成立了各占50%股权的上海融绿。
艰难度过“卖儿卖女”时代的宋卫平依然在经营上坚持己见。2014年,九龙仓曾建议他在市场持续降价跑量,但这一提议被他当即驳回。同样在这一年,为了绿城物业、教育和养老等业务是否并入上市公司,宋卫平又和股东发生了争执:“那是我们花了20年心血构成的东西。现在好像是一个嫁不出去的女儿。”
在宋卫平看来,对方要“果子”,却不愿意买单。以九龙仓为代表的股东更希望获得卖房子的利润,却不愿意承担相应的物业服务成本。这让“以人为本”的宋卫平出离愤怒。意兴阑珊的他有了“退出”的想法。
2014年,开始为绿城物色起接盘人的宋卫平,将心中人选名单罗列了出来,而首先进入他视线的,正是融创董事长孙宏斌。
“天下本一家,有德者掌之。”在此前绿城与融创合作开发地产过程中,宋卫平发现孙宏斌同为性情中人,同样充满理想主义情怀,这让宋卫平依稀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而孙宏斌“为达目的可以用很多手段”,加上“宋总在行业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超过我”的认知更让宋卫平赞赏。
2014年5月,融创正式宣告收购绿城中国。
春来江水绿如蓝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诗句,似乎是宋卫平当下最好的写照。事实上,从5月23日挥手告别绿城的那一刻起,宋卫平便一头扎进了他的新事业——蓝城。
据说,蓝色一直都是宋卫平最喜欢的颜色。在早年创办绿城时,他就提出公司名称叫“蓝城”,但当时团队其他几个人都喜欢“绿城”,故此作罢。
如今“恢复”自由身的宋卫平,为了圆梦,自然将新公司命名为“蓝城”。而不愿再回到房地产领域的他,选择了盈利能力有限,但更符合自己心态和价值观的养老地产,来作为自己人生的下半场:“把养老地产做到300亿至500亿元的规模,对我来说应该没有太大的难度。”
“他已经是个老年人了,思维模式和接下来要做的事都是一个老年人要做的。”了解宋卫平的人曾如此感叹到。
不知不觉中,宋卫平从昔日年少轻狂的房地产大佬,变为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更让人感叹的是,在2009年与前妻离婚后,除了在2010年与围棋美女毛昱衡有过一段短暂的情缘外,宋卫平一直单身到现在。
或许,他之所以如今如此热衷养老事业,更多的原因正是希望能为自己找到一条合适的后路。
其实,早在宋卫平还是“绿城董事长”的七八年前,他就已经开始探索养老地产。无论是出于“人文理想主义”,还是对自身养老需求的考虑,回顾这些年来的收获,宋卫平淡淡地说道:“我们从来不认为养老产业是造房子、做地产就能解决的事情”。
宋卫平的想法并非空穴来风,如今每个城市从事业单位退休、从公务员岗位上退休的老人越来越多,而这些有着一定见识、收入稳定的老人正是他眼中的客户。这些老人每个月有着4000~5000元的退休工资,足够支付在养老园区的生活成本。
2006年,宋卫平在浙江乌镇景区不远处买下1500亩土地,搭建起了名为绿城雅园的养老地产项目。骨子里的浪漫理想主义从未减弱的他,对自己人生的下半场分外憧憬:“丢掉了一个传统地产开发模式的宋卫平,可能会找到一个世界上最好的做养老地产的宋卫平。”
对于这个养老项目,宋卫平甚至勾勒出了一幅“老年乌托邦”的画卷。他计划着将小区打造为一个桃花源似的小镇,园区里有超市、老年大学、幼儿园……可以解决居民生活中90%的内容,甚至周边还有农业和农副产品供应。
习惯在事业疆土上穷追猛打的宋卫平,一口气在浙江安吉、德清等地接连开发了3个类似的养老项目。这些项目最大的优势在于地价低,相对于市中心动辄2000万元一亩地的价格来说,这些小镇通常只有50~80万元一亩地,建造成本在宋卫平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宋卫平的底气还在于,一个项目能够容纳3000~5000位老人居住生活,而一旦有一定数量老人入住后,它会构成新的生活景象,这对很多潜在养老人群来讲,会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多年前,宋卫平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我在小学的时候就从来没有考过第二名,这是应该有的志向。”而今,宋卫平说自己属狗之人,天生就是看家护院,为众生服务,身居何位,并非人生最重要命题。
——个中滋味,令人唏嘘。
编 辑 曹一方 gemini_cyf@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