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7月22日消息:今年以来,由于世界经济复苏面临的不确定性,我国政府继续采取了增加居民收入、培育消费需求的政策,消费总需求保持了平稳增长,但增幅会有所回落。
据《市场报》报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中趋降,居民消费需求有所减弱。前6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幅回落4.4、0.1、1.2、1.5、1.8和8.6个百分点。从市场发展趋势看,国内消费增幅确实出现了下滑迹象,一些深层次问题仍影响消费需求的增长。从发展趋势看,国内市场走势仍难以乐观。
消费市场七大问题交替出现
一是商品市场供过于求的矛盾有所加剧。上半年全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7%,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4%,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增长8.6%,投入和供给资源的增长明显大于国内消费的增长。国家经贸委贸易市场局与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对2002年上半年全国商品市场主要商品供求情况排队分析调查结果显示,最新调查的600种主要商品中,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82种,占排队商品总数的13.7%,与2001年下半年相比减少了3.4个百分点;供过于求的商品518种,占排队商品总数的86.3%,与2001年下半年相比增加了3.4个百分点,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
二是城乡市场销售增幅的差距仍在扩大。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城乡市场增幅相差3个百分点,二者增幅差距比上年同期扩大了0.8个百分点。
三是股市低迷,储蓄猛增,消费倾向趋弱。我国股市投资者高达6000万户,去年以来,股市低位盘整,居民财富缩水,投资减弱,导致城乡居民存款大幅增加。6月末居民储蓄余额为8.2万亿元,同比增长17.4%。增速远远高于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反映出城乡居民投资和消费倾向降低。
四是物价水平持续下滑,通货紧缩迹象有所加深。市场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下降1.1%,其中城市下降1.4%,农村下降0.4%。分品种看,食品价格下降1.5%,食品中除蛋价格上涨4.6%、在外用餐上涨0.1%外,其他都有所下降,其中粮食下降1%,肉禽及其制品下降0.6%,水产品下降4%,鲜菜下降7.3%;烟酒及用品价格上涨0.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4%;其余商品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1-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0.8%,商品零售价格下降1.8%。反映出近两年经济运行中,通货紧缩趋势不仅没有得到缓解,而且进一步有所加深。
五是居民消费倾向难以提高。首先,2002年世界经济复苏前景不明,居民收入增长前景不容乐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难以保持2001年的水平,人们的储蓄倾向、持币待购倾向强化。2001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增长0.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上升主要是由服务产品价格上扬拉动的。从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的变动情况来看,除娱乐教育文化及服务的价格指数有明显上升,其他类别的消费品价格仍是走低的趋势。
六是住房、汽车、通信、旅游消费在消费需求的增长中起着重要的拉动作用,但总体拉动效应将有所下降。2002年个人住房消费将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个人住房消费的增长,将带动住房装饰、装修和家具、家电等相关消费品销售的增长,从而促进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增长。但是,应该看到,个人住房消费的增长速度也将呈逐步放慢之势。汽车消费将逐渐进入较快的增长时期,预计汽车消费带动居民消费增长的作用将逐年增大。通信产品的需求仍会快速增长。居民外出旅游的需求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从而带动旅游相关消费的稳定增长,但其对消费的拉动作用将会有所减弱。
七是中西部地区消费市场得以拓展。2002年西部大开发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强,青藏铁路、西电东送、西气东输、节水和开发水资源等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点工程为今后几年投资需求的增长拓展了空间。这不仅会提高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也会为拓展西部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发挥重要作用。
下半年市场走势和建议
今年是我国加入WTO后的第一年,消费品市场的开放将有新的变化,批发零售贸易业将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新的流通形式和营销方式会有进一步的发展。居民消费国际化步伐将大大加快,消费品市场和居民生活将从半封闭转向全面开放。国内消费品市场在品种、质量、价格、服务、信誉等方面的竞争加强,消费品更新淘汰速度将加快,从而促进消费品市场供求结构的调整。激烈的市场竞争,对活跃消费品市场、加速消费的实现将产生积极影响。但今年国际市场形势仍然严峻,将可能减弱我国商品出口的增长,从而间接影响我国居民购买力的增加,再加上去年商品销售增幅较高,会对今年消费品市场的走势产生一定影响。
市场热点急需发展和培育。目前我国大多数居民的消费层次仍处于升级过程中,因此必然出现新的消费热点。近年来,住房、汽车、电信、旅游已成为与普通消费者密切相关的消费热点,但这些热点的消费潜力远远没有挖掘出来,一方面,商品房和汽车的价格定位与普通消费者的收入有很大差距,需要一个较长期的积累过程;另一方面,消费梗阻很多,有时甚至消费环境的制约超过价格制约。我国已经加入WTO,开放市场是必然趋势,消费市场的接轨将意味着商品价格和服务规范都要与国际同行接轨,有关部门应加紧理顺一些部门利益关系,以免在未来市场的发展中处于被动地位。
加强对市场的执法和监管。目前特别要注意对食品市场、药品市场的掺杂使假,商品房、汽车市场和旅游市场的价格信息误导,农村市场的坑农害农事件等进行整顿和打击,这不仅使消费者能够放心购买、安心消费,更重要的是使消费品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在消费政策管理领域,要下决心破除制约消费的人为障碍。建议有关部门成立专门机构研究清理消费领域,特别是在房地产、汽车消费领域中名目繁多的不合理收费。
继续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工资待遇,将提高工薪人员工资制度化,参考不同年份GDP增长水平,确定稳定的工资增长机制。要充分发挥财政转移支付的作用,扶持农村和西部欠发达地区乡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设施建设,改变乡村公路由农民集资建设而高速公路、城市高等级公路由国家主导投入的局面;在继续大力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应适当考虑大幅减轻农林特产税;为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农产品的冲击,要尽快研究对重要农产品采取补贴措施。
加快流通体制改革,从政策体制上支持现代流通业发展。由于行业垄断和部门分割,造成在多个领域商业连锁经营的范围受到人为约束。因此,改善工商登记注册、跨省区税收等限制现代流通发展的制约因素,放宽烟草、药品、音像、书报刊等商品和服务项目对商业连锁企业的经营限制等等已成为业界普遍的呼声。另外,汽车租赁、小轿车经营权审批应当尽快放宽或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