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5月8日消息: 据《解放日报》报道,中国的蓝领群体人口规模正在迅猛壮大,这几乎已经是一个无须论证的事实。实际上,尽管国有制造业就业人数的下降幅度较大,但非国有制造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增幅明显。而且电脑、空调、彩电、冰箱、手机等大量新型工业最终产品的涌现,蓝领就业的范围已经从“生产线”延伸到了消费过程的售后服务领域。此外,蓝领的就业领域已经超越了制造行业,交通运输、建筑以及农机等领域中所需的技术工人人数在过去几年中是增长最快的。
零点研究集团和深圳飞亚达最新联合发布的《中国新蓝领:一个传统新阶级和他们的消费文化调查报告》显示,蓝领实际上的消费能量并不低,蓝领群体中接近八成左右的人其个人人均月收入是在1000元以上,同时七成以上蓝领的家庭月均收入是在3000元左右。如果以2002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等收入家庭年人均收入一般在5000到25000元之间为对照的话,可以发现多数中国蓝领家庭的经济状况已经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因而,单从经济收入的指标来看,蓝领群体其实总体上已经是一个具备相当支付能力的群体。从消费的角度来说,蓝领群体同样非常值得关注。从蓝领的消费总量来看,我们也会发现蓝领的消费能力总量远超过城市白领。根据调查,我们注意到,即使在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国内主要的白领城市,白领的消费能力总量也不到蓝领消费能力总量的一半。而且事实上,国内绝大多数城市都还是典型的蓝领型城市,城市白领的消费能力总量不到蓝领消费能力总量的10%。
但这样一个潜力巨大的消费群体,却一直被媒体和社会舆论忽视。目前中国蓝领阶层所拥有的消费资源及其消费文化几乎是中国绝大多数消费品企业的集体盲点。蓝领有相当的消费资源,但缺乏对应的专门为蓝领塑造的品牌。也正是因为厂家缺乏品牌与营销的针对性,使得有良好消费能力的蓝领在具体消费的时候呈现出保守的特征。诸多的消费者研究结果研究告诉我们,消费者对产品或品牌的个人联系度才能获得消费者的忠诚。而目前许多以城市白领为目标群体的产品或品牌恰恰是舍近求远,忽视了身边就已经存在的最有价值的消费群体。更为直接地以蓝领群体为目标群体,使产品定位、品牌定位更为实际,强化自己的产品/品牌与蓝领消费者的个人联系度,这将使国内许多厂家和品牌获得更为实在的市场份额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