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5月31日消息: 据《经济观察报》报道,“我在中山大学开设的理财课程培训红红火火已经进入第三期了,学员也是越来越多。”个人理财专家毛丹平博士估计说,“这个目标群体的数目至少在300万以上。”
与这个庞大群体共同成长的是国内的理财市场,麦肯锡的一份调查资料称,2002年中国个人理财市场利润达到310亿美元。
觊觎国内巨大的理财市场,众多国际理财规划认证机构泥沙俱下,纷纷推出自己的 培训计划。然而,中国本土的 认证体系早在两年前就已经筹备推出,甚至一度进入“倒计时”的状态,却因为种种原因临盆两年迟迟难产。在中国尚缺乏自己本土的认证体系时,巨大的市场空间拱手让他人蚕食。
泛 运动
不久前,又一个与理财资格认证标准相关的组织携带着它的标准登陆内地市场参与角逐理财师资格认证市场,深圳大学、亚太区财务服务联合会(APLIC)和香港的泛特宏景咨询集团在深圳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培养 (注册金融策划师,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相关负责人士介绍称,该培养计划是APLIC与国内机构在中国首次举办。
而在它之前,来自国际市场各种的认证标准纷至沓来,并扮演着中国 引领者的角色:去年底登陆深圳培训市场后,香港注册财务策划师(RFP)和特许财富管理师CWM资格证书年初进入个人理财师的证书市场;今年3月,美国本土三大理财规划师证书之一的特许财富管理师(CWM)推出针对内地市场的资格认证书。
各种证书逐鹿国内理财市场的背后,意味着在中国本土缺乏自己的认证标准时期内空间广阔的商业利益。麦肯锡的这份调查资料预计,2006年中国个人理财市场将增长到570亿美元,这块大蛋糕无法不令人心动。目前,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各种与 名目有关的认证培训课程迅速演化成培训市场的一个新亮点,参加一场这样的培训所花费的最低不下万元。
的真面孔是国际上金融服务领域最权威的个人理财职业资格,目前全世界也只有7万人正式持有它的认证牌照。其对于专业知识、道德标准及人生阅历均有着相当高的标准与要求,要正儿八经地通过它的认证,恐怕要经历爬雪山的历程。在国内的 认证培训几乎都打着 的旗号与概念:在中国金融零售业务的传统价值链面临创造性断袭、中产阶级成为崛起的新力量的背景里,这些国内的 其实与国外的 已出现差别。
饥渴的市场
“ 只是一个符号与标志,其核心内涵是 所代表的国际先进的金融服务理念与模式,在学习过程中我们知道了自己的差距”,毛丹平博士称。在很多金融从业人眼里,真正的 ,是一个令人向往不已的职业,它意味着光鲜、高薪、时髦。
毛把理财课程培训班的学员们称为中国的准 们,属于自发成长的“本土理财师”。他们来自银行的部门经理、客户经理及理财专员,保险公司的专业人员和保险业务员,证券公司的投资顾问,基金公司专业人员、销售和服务人员以及投资咨询公司的相关人员。他们当中不乏有人希望成为中国首批 。
在一些股份制银行内部,零售业务部门的理财经理已经被封为“理财规划师”,但更多时候,他们的角色与使命都还只是金融产品的促销,面对真正的大客户,“他们现在的理财水平会吓跑了客户。”毛丹平称,离真正的 ,他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真正认同并理解 关注客户需求比关注产品销售更重要的核心理念;真正学习理财规划师专业理论和分析技巧;了解客户需求和金融产品,运用财务规划的理念、技能、赢得了客户的信任,促进了公司业务的增长,成为金融机构(内部)和客户(外部)都爱护和欢迎的人,还要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
一些保险公司内部的高级业务经理也悄悄把名片上的头衔改成“理财顾问”、“理财策划师”,近几年国内保险市场的发展已经使得初期的跑马圈地与人海战术失效,“理财师”品牌效应的打出是他们尝试着的自发转型,然而他们中“有相当人连一些产品的卖点都把握不准,甚至会犯一些基本的常识错误”。“我们需要修炼和提升的东西太多了,”友邦一位走进学习课堂的高级业务经理林先生如此慨叹道。
很多准 们就这样走进了培训与学习的课堂,包括金融机构的战略决策者、项目推动者、正在讲授 课程的教授们以及中国的准 们在内的一批中国的 追逐者与推动者们,他们正在推动国内早日诞生自己的 。
难产之谜
万千期待落在中国 委员会的身上,“中国本土 考试委员会的成立以及融合国际标准与本土化实际结合的标准的制定,将是推动中国自己的 突破性进程中的临门一脚, 亦事关中国金融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指标。”一位业内人士称。
2002年,在四大中资银行还刚刚尝试着推出理财产品之际,这个考试委员会从4月份就开始筹建。
那年4月,中国金融策划师协会开始筹建(即IFPC中国 筹委会),由中国证监会首任主席刘鸿儒出任会长,10月,筹委会的申请报告递交到中国人民银行;11月底,刘鸿儒对外透露,申请报告已获央行通过并成为其主管部门,时任央行行长戴相龙签字,副行长吴晓灵亲自组织专门讨论,体系正式运行已进入“倒计时”。是时,中国银行业协会、证券业协会和保险业协会都已被说服加盟成为中国金融策划师协会的理事单位。他们的会员加在一起有400多家,“中国金融界、金融服务机构的主体力量都进入我们的理事单位。”
这个有了主管部门、监管部门、理事会成员单位以及方案、规划的筹备委员会临盆两年后却迟迟难产。
2004年5月底,刘鸿儒对IFPC的进展与落地时间表问题对记者称“现在还不到该说的时候”,与此形成反差的是,一年多前,刘鸿儒接受央视采访时,态度乐观,称IFPC已经获得国际标准委员会理事的资格,在2003年就可以全面建立一套体系与标准,实现中国的 认证考试。
同样的,毛丹平也不那么乐观了,尽管年初时,毛丹平判断称2004年会有一个确切答案,“今年1月份的时候筹委会还来人找我编写教材,大纲都拟订好了。当时我比较乐观,以为很快就会有眉目了。但后来我又听说大纲要被推倒了重新修订。现在也没有什么来自官方的消息。”
而一位筹委会顾问则透露,认证委员会迟迟不落地的原因与利益之争有关,至于是哪些部门的利益之争他不愿透露,“这两年内央行分家,银监会成立,证监会、保监会也不甘心自己在考试标准中处于从属地位。”
2004年,中国 考试委员会会不会落地?何时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