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
○导致股市陷入困境的最主要原因是投资者缺乏信心,另一个原因是中国股市过度投机
○如果只讲规范,不讲发展,中国股市的问题就永远也得不到解决
○要给中小投资者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出了问题有解决的途径,并且对造成损失可以要求赔偿
近两个月时间里,上证报专辟的"落实九条,破解危局"的专栏连续发表了多篇署名文章和专访,从不同的视线和角度,对我国资本市场面临的危局进行了全面的诊断和剖析,鲜明的观点发人深思。我们期待这些积极的建言对破解我国资本市场的危局有所帮助。
在即将结束讨论之际,记者采访了多年来对资本市场的发展倾注了大量精力、贡献了许多有益建言,并对资本市场发展起了重要影响作用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请他就市场关心的问题发表看法和建议。
股市应当是一个有效的融资和投资的场所,而我们现在的市场在强调融资功能的时候,忽略了投资功能。在上市公司以相对低廉的成本进行融资的同时,投资者却难以获得高于债券投资的回报,最终导致投资信心受到挫伤
记者:您认为我国股市陷入危局的最大原因是什么?
成思危:股市至今已经经历了3年的熊市,这是事实。我倾向于将目前的状况称之为陷入了困境。我认为,导致这一现状的最主要原因是投资者缺乏信心,而这一结果的出现也有其必然性。
从股票投资的风险和回报应当对称的观点看来,投资者要能取得高于债券投资的回报,才会愿意承担股市的风险,买入股票。股市应当是一个有效的融资和投资的场所,而我们现在的市场在强调融资功能的时候,忽略了投资功能。在上市公司以相对低廉的成本进行融资的同时,投资者却难以获得高于债券投资的回报,最终导致投资信心受到挫伤。
另外,股市本身也应当是一个适度投机的场所。适度投机有助于股市的活跃,但中国股市的问题是过度投机,这是中国股市陷入困境的另一个原因。
任何股票市场都既是投资的场所,也是投机的场所。"投资"是指买进股票后期望能享受较高股利的长期投资行为;而"投机"则是指买进股票后期望迅速在有利的条件下卖出以获利的短线投资行为。诺贝尔奖获得者普里高津曾经提出了"耗散结构理论",即一个系统在远离平衡的情况下,如要保持相对稳定,就必须与外界有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我将这一理论套用于虚拟经济,得出的结论就是,股市要维持相对稳定,就需要与外界有信息和资金的交换。如果股市中没有投机行为,所有的投资者都是完全理性的,对股票预期价格都是一样的,那也就不会有交易量了。由此可见,适度的投机行为不仅不会危害股市,而且对它的运行是有益的。
一个成熟的股票市场是适度投机的市场,在投资行为与投机行为之间保持着动态的平衡,尽管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会产生波动,但通常可以保持比较稳健的运行,在发挥其促进经济发展作用的同时,还会给多数投资者带来比较满意的回报。但是在过度投机的股市中,投资者通常会漠视企业的经营业绩,使绩优股受到冷落,而各种有炒作空间的股票却受到追捧,严重削弱股市的资源配置功能。
另外,过度投机还会助长市场的短期行为,为庄家非法操纵市场提供条件。与过度投机相伴随的巨大风险将成为证券市场产生严重动荡的隐患,进而会对经济和社会造成危害。因此我们必须坚决防止股市中的过度投机行为,决不能让股市成为少数人疯狂投机、攫取暴利的场所,也不能让股市成为一些企业大肆"圈钱"和廉价融资的场所。
目前资本市场还存在两个制度性的问题,即由于设计缺陷导致的单边市和半流通市。单边市就只能做多不能做空,股市难以充分发挥其功能;半流通市又造成同股不同权,非流通股的大股东根本不关心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即使在股市不景气和低潮的情况下,他们仍会选择通过增发等方式"圈钱"
记者:除此之外,目前股市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成思危:除了过度投机,我认为目前资本市场还存在两个制度性的问题,即由于设计缺陷导致的单边市和半流通市。单边市就只能做多不能做空,股市难以充分发挥其功能;半流通市又造成同股不同权,非流通股的大股东根本不关心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即使在股市不景气和低潮的情况下,他们仍会选择通过增发等方式"圈钱"。
这两个制度性问题不解决,中国股市的发展将遭遇极大的困难。2002年年底,全球股市总市值相当于GDP的93%,在发达国家是130%,而我国股市流通股市值仅占GDP的百分之十几。因此,中国股市无法成为经济的晴雨表,反而出现股市表现与宏观经济形势相悖离的现象。
但是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也有一定难度。在证券法的修改论证中,我们曾经设想为解决这两个问题留一些空间,但是因有人反对,因此被暂时搁置。要解决单边市的问题,就要有信用交易,允许融资融券,买空卖空,许多人担心这会带来风险,造成投机。实际上没有投机就没有股市,而双边市还可以利用多空对冲来降低风险,但是让大家都理解这个道理,需要一个过程。
股市的本色应当是用市场的力量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应当是扶优汰劣,让蓝筹股受青睐,差的公司无人问津,最终被摘牌退市。而我们目前的情况却是优不胜劣不汰。近期暂停新股的发行也只能是一种临时措施,况且一个健康的股市本身就应当具有这种调节功能。可是我们这三年尽管股市走熊,新股发行却没有减少,而且一些老公司还在大量再融资,退市的公司却寥寥无几。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没有优胜劣汰机制。
另外,关于股市的监管,我一直认为,监管的主要任务是抓信息披露以及证券法所明确规定的虚假信息、内幕交易、恶意操纵等违法行为,而不是新股上市时市盈率应当定多高、如何托市等。一般情况下,监管部门不应当扮演托市的角色,除非在特殊情况下,经过法定程序,才可以采取行政手段影响股市的走势。监管者只对市场的公平和公正负责,而不对股指的高低负责。
股市的全流通问题应该从这两方面考虑:一是有利于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二是有利于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另外,推进全流通还要注意可行性,同时一定要有周密的策划,在方案推出之前要想好下一步,甚至下几步该怎么走
记者:有人把一段时期以来股市的调整归结为股权分置,而且市场上不时有解决股权分置的方案或时间的流传。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成思危:首先,我主张对全流通问题应采取慎重的态度,但是可以先搞试点。
股权的流通性分裂给资本市场的发展带来了很多弊病。要解决全流通问题,首先是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构想来研究股市,要坚持改革、开放、稳定向前发展的思想。
如果只讲规范,不讲发展,中国股市的问题就永远也得不到解决。另外,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保障社会的公平和公正,特别是要保障股市中的弱势群体,即中小投资者的合法利益。
这里所说的保护中小投资者,并不是要中小投资者都远离股市,而是要给他们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出了问题有解决的途径,并且对造成损失可以要求赔偿。所以,股市的全流通问题应该从这两方面考虑:一是有利于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二是有利于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另外,推进全流通还要注意可行性,同时一定要有周密的策划,在方案推出之前要想好下一步,甚至下几步该怎么走。
我认为,解决全流通的关键还是方案设计。证监会提出了7种模式,按当年市价减持肯定行不通,但是按净资产来减持也存在一定问题,因为一些公司现在净资产的质量本身是有水分的,不能与投资者投入的现金价值相提并论。
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先将一批股票摘牌,把质量差的企业清除出市场。与此同时,要建立好三板市场,使投资者手中的股票有出路,不致因股票摘牌而受损。 与此同时要稳步引入好的企业,逐渐形成中国的蓝筹股。
现在各方正在寻找全流通的较好方案,但是绝对不能急躁。原因很简单,一旦三分之二的法人股和国有股真的放出来,可能如同放出了一只老虎。因此我一再主张,思考成熟后再走第一步,避免到时候没有退路。
现在"国九条"把方向指明了。但要使纸面上的政策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其间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特别是原有利益格局的调整,要花很大的功夫。
记者:"国九条"的发布并没有带来人们期望中的股市活跃,该如何认识"国九条"发布之后的中国股市?
成思危:"国九条"的发布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股市的关心和重视,据我所知,包括中国证监会在内的相关部门正在研究落实的具体措施。
"国九条"包括了国务院规范和发展我国股市的主要政策,也体现了国务院发展资本市场的决心,从长远看肯定是利好。因此我们一定要有信心,要看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是好的,银行储蓄及各方面的闲置资金数量不少,只要条件适当,就会进入股市,推动股市的发展。
三年前我在负责证券法执法检查时,对我国股市的状况作了一个整体评价:宏观看来进步不小,微观看来问题不少。现在来看,对股市的监管是加强了,但是制度建设仍是最大的问题,两大制度性缺陷仍没有解决。此外,现在的股市还没有发挥扶优汰劣的作用,因为摘牌退市还很难,没有吐故纳新的渠道,这样股市积累的问题会越来越大。
现在"国九条"把方向指明了。但要使纸面上的政策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其间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特别是原有利益格局的调整,要花很大的功夫。就拿退市来说,没有哪个地方政府愿意它的上市公司被摘牌。另外,为什么在弱市的情况下一些公司还在进行再融资,根本原因就是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股东利益是割裂的。还有,流通市值只占GDP百分之十几的一个市场,却有上百家券商,但是你说把哪家经营不善的券商破产,都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这些都涉及到利益格局的调整以及观念的更新,不要寄希望于短时间内大功告成。
我认为,我国股市目前处于低潮,正是进行调整的大好时机。与中国的改革一样,改革的步伐是"不怕慢,就怕站"。应当看到,股市多年积累下来的问题难以在短期内解决。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贯彻实施"国九条"的措施和步骤,稳妥地解决全流通、单边市、监管、赔偿等一系列问题,以坚定的信心和扎实的工作应对股市所面临的困境,最终使我国的股市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记者 薛莉)
上海证券报
证星点评:
周四,有媒体采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就股市中存在的一些畸形现象谈了一些看法和观点。总结起来共有三点:1、导致股市陷入困境的最主要原因是投资者缺乏信心,另一个原因是中国股市过度投机。2、如果只讲规范,不讲发展,中国股市的问题就永远也得不到解决。3、要给中小投资者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出了问题有解决的途径,并且对造成损失可以要求赔偿。
中国内地股市近十年来指数停滞不前,而且更多地表现在市场的平均股价大幅走低,截止9月7日为止,平均股价不足5.8元,为近几年来最低。无论是个人投资者,还是机构投资者以及靠证券市场生存的券商,都成为长期熊市的牺牲品。甚至,早几年被认为万恶之源的股市庄家,也纷纷落马,成为熊市的殉葬品。
中国股市走到今天这样多输的局面,呈现盛世危市,这不是因为广大中小投资者太好赌或盲从,也不是庄家太黑,关键在于股市定位出现了偏差。首先,上市公司重筹资轻回报,十余年共计筹资万余亿,消耗的印花税和拥金为数千亿,而分红派息近千亿,显然是由于市场的定位偏重于融资,才导致中小投资者放弃长线投资,不得不加入到短线博弈之中,同样,以基金为代表的主力机构也渐渐开始意识到这一点,采用波段操作的方式来获取股票差价,成为其唯一赢利模式。当大鱼把小鱼和虾米都吃完之后,剩下的便是大鱼和大鱼之间的拼杀,那么,在这样一个负零和市场,最终谁也逃不过满盘皆输的结局。因此,解决股市定位问题应放在首位。其次,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中国股市和境外股市存在着相当大的落差。而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股市进入漫漫熊途是和不顾国情,强行与国际接轨直接相关的。我们并非反对强调规范,但不考虑国内实情,将西方的一系列证券法规克隆应用到内地证券市场,而内地证券市场的交易模式是单向的,无法有效化解熊市带来的阵痛,因此,积极推出金融衍生产品,加快推出做空机制也应该是有关部门应积极考虑的范围之一。最后,从"三公原则"来讲,今年中期上市公司利润虽达到了近几年来的峰值,但不转增、不分配的风气依然盛行。上市公司违规担保,母公司掏空上市公司现象屡禁不止,最终上市公司又纷纷采用计提的方式来注销坏帐,全由中小投资者买单。尽快还证券市场一个"三公"环境,推出赔偿机制,提高违规、违法成本,也是当务之急的事情。
总之,成思危委员长从管理者的角度已经看到了证券市场的症疾,并且开出了一些"药方",关键是目前管理层是否愿意动真格,来割除证券市场中的"毒瘤",拯救奄奄一息的证券市场,从而最大程度地激发中小投资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