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12月13日据上证报:2004机构投资者论坛认为明年股市有望走出低谷
中国资本市场已经出现新的格局,在新的市场格局中如何把握新的机会,不仅关乎机构投资者的生存状况,也与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息息相关。这是12月11日在湖南长沙召开的"中国资本市场高级研讨会------2004年机构投资者论坛"上形成的共识。
此次研讨会是上海证券报与湘财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共同主办的,来自证券公司、银行、基金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期货公司、QFII的近400名专家学者与会,中国资本市场的七大市场主体首次在同一平台上对话。湖南省政协主席胡彪、湖南省政府经济顾问陈德铨出席了会议。胡彪在致欢迎辞中对研讨会的召开给予高度评价。中国证监会湖南监管局局长杨晓嘉、湖南省国资委主任莫德旺也在会上发表了讲话。
上海证券报社长严文斌在代表主办单位的致辞中说,本次会议是2002年春季上海证券报与证券公司首次联合举办"中国证券市场季度高级研讨会"以来的第12次。本次会议首次将"中国证券市场高级研讨会"改为"中国资本市场高级研讨会",传递了两个信息:一是会议的外延扩大了,不只是研讨证券市场,而是涵盖证券、银行、基金、保险、信托、期货等多个领域;二是与会者的主体增多,除了证券研究人员,还引入了机构投资者。这是因为中国资本市场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机构投资者不仅拥有越来越多的话语权,而且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湘财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陈学荣在主持会议的讲话中指出,本次论坛,是在大金融背景下首度由中国资本市场的各方参与主体共同举办的一次盛会。论坛的主题是新市场、新主体、新机会,对这个主题进行深入研讨,有助于我们获得新的价值判断。
与会的专家学者认为,目前中国资本市场出现新的格局,主要体现为市场的主体结构由过去的单一化向多元化、多层次转变。2004年是基金业超常规发展的一年,QFII、社保基金的入市规模也不断扩大,保险资金、企业年金直接入市紧锣密鼓。这一切都表明,机构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作用越来越重要,由此也将带来证券市场价值投资理念的进一步深化和提升,更会带来价值理念下的多元化投资思维。
整个研讨会充满了思想的碰撞和智慧的交流。一些专家指出,2004年沪深股市运行态势告诉我们,如何进一步推动股市的健康发展,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话题。要解决当前股市面临的问题,需要市场参与主体尤其是机构投资者统一思想,用科学发展观来研判新的市场格局并作出正确的抉择。当务之急是提升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扭转股市持续低迷的现状。不仅股指要止跌回稳,而且要让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发展前景树立良好的预期,使股市出现一个与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相适应的长期稳定的慢牛行情。
也有一些学者认为,统一思想首先要防止某些错误舆论的误导,如估值标准问题。现在有些人一提股票投资价值,就把发达国家和地区股市的市盈率硬套到沪深股市上,得出的结论是沪深股市的估值标准太高了。
其实,这样的舆论对资本市场的危害是深远的。且不说国际上并不存在统一的估值标准,更不存在所谓正确的标准。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不同行业、不同制度下,其估值标准是根本不能强求一致的。况且,目前上证50成分股的平均市盈率仅有15倍左右,已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分指数样本股的市盈率;上证综指加权平均市盈率也仅22倍左右,已低于国际成熟股市。沪深股市有没有投资价值,恐怕不用太多争论。
当然,在新的市场格局下,机构投资者对新的投资机会也有自己的判断。他们认为,2005年我国资本市场新的投资机会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策面积极向好背景下的投资机会,优质、稀缺资源的大盘股以及具有地域优势和重组优势的沪深两地本地股的投资机会不容忽视;二是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给"煤电油运"等瓶颈性行业以及具有防御性的消费概念行业带来的投资机会;三是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带来的投资机会,那些在国际视野背景下也极具投资价值的公司,其长期投资价值将进一步凸现。
湘财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在会上发布了2005年投资策略报告。
该报告对2005年我国证券市场整体的判断为中性偏好,认为我国证券市场与宏观经济背离的局面不会持续太久,明年股市有望走出低谷,预计沪综指全年大致会运行在1300--1750点的大箱体中。在有限的股指波动中股价结构调整将加剧,精选行业、公司仍是机构投资者获利的主要手段。
本次研讨会还得到上市公司株冶火炬和岳阳纸业的大力支持。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的有关领导和专家也在研讨会上做了精彩的演讲。 (记者 许少业 章智明)
上海证券报
证星点评:
每到年未岁尾之际,市场中各种研讨会便会较往常频繁一些,机构一方面是为了忙于总结当年的投资心得,另一方面在总结得失的基础上为来年行情做必要的准备.其间,各种对下年研究报告的预测也可以用层出不穷来形容,如果你是一个细心的投资者,将历年机构对市场预测报告进行逐一甄别的话,往往可以发现90%以上预测同市场表现风马牛不相及,在预测屡屡失败后,机构便采用中庸之道,在上一年的波动基础上再加上正负200点,尽可能地避免市场偏离预测方向所出现的尴尬。举例来说,04年上半年,行情上冲之时,几乎所有的机构投资者在操作行为上明显趋同,普遍认为调整数年后的牛市行情已来临,并积极持仓,等待股指急速上扬。结果事与愿违,宏观调控政策出台,机构投资者惊呼,市场为什么那么无情,宏观调控的力度也让机构投资者始料不及,因此,对部分机构的务虚的研讨会,投资者也不必过于当真,唯有自身严判政策取向才能把握好大趋势。
说到机会,可以说年年有机会,只不过机会的大与小而已。机会来之于数个方面,首先是市场波动的机会,波动越大所蕴含的机会也就越大;其次,上市公司的整体效益增强后给市场创造财富的机会相对也会增多;再者,有管理层在创造机会,给市场参与者提供机会,例如,不断创新,推陈出新,丰富金融衍生产品等等。。。但问题是机会并不是对所有参与者都能把握的,机会是永远留给有充分准备者的,投资者应未雨绸缪,练好基本功,为来年行情做好充分的准备。
证星点评:
周二,媒体报道李荣融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低调评价央企增效,并指出深层次矛盾未解全球化风险又至. 简单归纳起来李主任为央企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要从四个方面入手,做好央企未来发展工作。这也是得前不久李荣融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具备条件的中央企业要加快重组上市步伐,集团一级能够上市的应积极上市,提高整体竞争力”讲话后的再一次重申。
应该讲集团整体上市有利于消除上市公司与集团公司之间不正常的关联交易以及其它侵害上市公司利益的行为,集团公司优质资产的注入能够大幅提高上市公司赢利能力。集团整体上市也有助于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增大证券市场的容量,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具备一定容量和流动性的市场才能不断的吸引国内外大机构和大资金的投资青睐。因此,鼓励和支持一些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做大做强,提升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和运行效率将是今后一段时期之内的主要任务。
当然,选择集团整体上市模式的现实路径有多种如吸收合并;定向增发非流通股;分批收购集团主业资产等。在做好集团整体海内外上市时还应该照顾到各方参与者的利益,例如内地证券市场最大融资额的宝钢股份增发收购母公司方案水落石出后,市场反响强烈,不少投资者“以脚投票”.因此一个好的方案往往是多赢的,皆大欢喜的结局,反之,片面追求局部利益可能会伤及其它参与者的利益,那么对这种整体上市就应该少些,再少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