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专稿 - 证星视点 - 正文

考虑放宽额度 推进QFII发展(证星点评)

证券之星 作者:郑立平 2005-03-11 08:31: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郭树清表示,外汇局正在积极研究推进QFII发展的有关措施,包括考虑增加其额度等措施。证星点评认为,从根本上说,沪深股市缺乏的并非是资金供给,而是如何针对诸多根本性问题进行制度性化解。
---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郭树清

  围绕贯彻落实"国九条",这几天不断有"两会"代表委员提交关于发展资本市场的议案提案,其中一些代表委员建议国家外汇管理部门和证券监管部门采取措施、放宽限制,逐步加快QFII发展,吸引大资金入市。

  就此,本报记者日前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郭树清。他表示,外汇局正在积极研究推进QFII发展的有关措施,包括考虑增加其额度等措施。

  记者:2004年我国外汇储备余额达到6000多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50%。有专家预测,2005年我国外汇储备增长还将超过2004年的增长,请问我国外汇储备高增长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郭树清:资金不断流入的背后有复杂的原因。一是,国际上资金过剩,在其他主要经济体总体状况不容乐观的同时,中国经济增长是最快的,而且已经持续20年的时间,从这方面来看吸引国外资金是必然的。二是,国内利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比较高,不仅高于日元还高于美元,资金逐利的天性导致资金进入中国。三是,不排除有一些对汇率方面有预期而流入的资金。四是,一些企业在国内获得贷款或者融资比较难,就向外寻求机会,从外国银行贷款或者进行海外融资。但是,这四种情况都在随时发生变化,因此具体的判断要根据变化的情况来作出。

  记者:2004年的外汇储备中,证券项下的投资有多少?

  郭树清:去年证券项下的投资达到100亿美元,其中通过QFII进来的资金是30亿美元,其余主要是通过中国企业海外上市融资带进来的资金,而且这个比例还在不断扩大。

  记者:现在QFII踊跃申请增加额度,外汇局对此有何看法?会不会考虑增加额度?

  郭树清:我们正在与证监会等有关部门积极研究。现在QFII试点的40亿美元额度马上就要满了。应该说,我们对于引进QFII态度还是相当积极的,但我们始终强调希望能够达到进出平衡。比如在证券项下,海外上市就达到70多亿美元,QFII又在不断增加,而且只进不出。其他方面比如直接投资的顺差更大,使得我们必须不断发行票据进行对冲。外汇储备增加过快无论从技术上还是宏观上造成的压力都很大。

  引进QFII对于内地资本市场而言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因此我们考虑放宽额度。但目前我们不会在时间限制上有所松动,这主要是出于防止投机的考虑。现在可以说投机的压力很大,投机的动机很强。一些机构并不是真正想投资国内资本市场,而是抱着赚取利差或者汇差的投机目的。因此我们也会研究是否能引进一些措施,来对那些QFII机构进行考察,主要考察它有没有违反承诺,比如它是积极地投资资本市场,还是资金进来后主要是以现金或者银行存款的方式存在。

  记者:那现在有没有这样一个关于违反承诺的QFII名单?

  郭树清:虽然我们从没有对外说过,但我们一直在观察,发现不同的机构投资者对资金的处理方式是很不相同的,有的投资积极性很高,投资比较主动,很符合我们的要求,对于这些机构我们对它再申请的额度一般都会批复。但有些机构我们认为它投资很不主动,其申请就不予批复。(记者 童颖 蔡云伟)
  上海证券报


证星点评:

自2003年5月QFII正式启动以来,总体上投资日趋活跃,已日益成为我国证券市场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为了满足日渐增长的投资需求,部分外资银行欲追加新的QFII额度,其代表有德意志银行,瑞士银行等等。而QFII青睐内地证券市场,关键是中国经济增长强劲,导致他们对A股市场兴趣日增。

而相关部门未能降低QFII门槛主要是基于以下因素考虑:首先国际收支压力较大,其次少数QFII暂未积极大举入市二级市场,相反有相当部分资金“躺”在银行里或者投资了国债,相关部门担心外资“醉翁之意不在酒”,怀疑少数QFII动机主要是奔着投机人民币升值而来,所以,相关部门对QFII追加申请额度才表现出慎之又慎的态度。

周五,有关媒体报道了人民银行副行长,外汇管理局局长郭树清关于放宽额度,推进QFII发展的谈话,从中不难看出,相关部门对QFII整体表现给予了积极的肯定,并且特别谈到了会区别对待部分QFII的申请额度要求。不可否认管理层在看到QFII申请增资可能提振部分市场信心的同时,恐怕更多是从整体上考虑其多方面利弊,才会谨慎决定是否降低QFII门槛。从绝对数量上看,靠QFII有限的投资额度,能稍微缓解A股市场的资金需求。但从根本上说,沪深股市缺乏的并非是资金供给,而是如何针对诸多根本性问题进行制度性化解。只要能真正给投资者以市场持续繁荣的坚定信心,内地成千上万亿元的个人和机构投资资金随时可以注入。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