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2030年循环经济将为中国贡献额外1.5万亿美元GDP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姚瑶 2015-09-12 13:12:59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在中国,循环经济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若能够形成有利的商业环境,到2030年循环经济可以为中国创造额外的1-1.5万亿美元的经济产出,这将占到全球规模的三分之一。”埃森哲战略可持续性全球董事总经理Peter Lacy 在2015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期间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表示。

传统的经济活动过程为“资源——产品——废弃物”,而循环经济旨在实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良性循环。据埃森哲研究显示,全球范围来看,目前对于城市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率仅达到20%,工业废弃物为31%。

Lacy表示,2030年前,如果在全球形成有利的商业环境,循环经济可以创造额外的4.5万亿美元的经济产出,具体为通过引进可再生能源、生物染料及化学品,可以创造额外的1.7万亿美元的产出;分享型经济将带来6000亿美元产出;扩大再循环、升级再造及能源回收可以带来1.3万亿美元产出。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循环经济与环境评估预测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强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我国循环经济的规模约为GDP的20%,但强调这是最高的估计。

同时,他指出,中国的资源回收已经经过了10年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不过,由于经济增长放缓,对于此前高峰期时留下的废弃物的处理和回收也随之降温,比如钢铁废弃物。“面对环境压力,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大的长期意义,未来在空气污染、水处理、土壤处理方面需要大量投入。”

中国循环经济“任重道远”

《21世纪》:对于中国的循环经济的现状,您有何看法?

Lacy:在中国,循环经济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若能够形成有利的商业环境,到2030年循环经济可以使中国经济获得额外的1至1.5万亿美元的经济产出,这将占到全球规模的三分之一。因此,我认为循环经济在中国的潜力巨大。

循环经济中的四种废弃物,在循环使用及传统的废弃管理方面,中国在过去四五年内取得了显著进步。在废弃物利用、废弃物能力开发、废弃物的内在价值开发,有小规模的创新,不过总体来说,中国还需要很长一段路来赶上其他市场的水平。

《21世纪》:目前循环经济领域有怎样的投资机遇?

Lacy:目前循环经济还是一个初期的投资市场。不过已经有几种循环经济领域内涌现出一些有趣的现象,利基市场比如循环经济资本正在开发循环经济指数,也有投资者正在开始对循环经济的项目做财务投资。对于投资者来说,这个领域内十分有趣,一些业态正在成长为中型规模,比如生产绿色混凝土的美国HYCRETE 公司,数码技术比如3D打印技术,这些业态正在探索如何实现使经济增长不受限于有限的自然资源的解决之道。

资源抄底好时机

《21世纪》:对于本轮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震荡下行的原因,您有何看法?是能源结构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还是供给过剩引起的?

Lacy:大宗商品暴跌的原因,一是新兴市场、发展中国家发展放缓,中国经济增长减速,虽然中国经济仍然比金砖其他国家发展快,整体来看,这些国家对于能源的需求较过去十年放缓了。其次,目前油气行业在中东的局面相对稳定,一些OPEC国家的供给政策比如沙特,也引起了油价下跌。第三,北美的页岩油气革命,使得烃类燃料价格下跌。三个因素叠加的效应引起了最近油价暴跌。

《21世纪》:本轮油价暴跌对于传统能源来说是转折点吗?

Lacy:我不认为目前对于传统能源是转折点,我们会继续看到可再生能源的增长,烃类会继续作为主要能源。而在新兴市场中,煤炭将继续作为能源主角,近期最大的转变是对天然气的需求,这些趋势会持续发展下去。

在未来一段时间,我们将看到比较有挑战性的时期,但我也不认为新兴市场的需求会经历长期性的疲软。特别是中国的需求,单从规模角度看,这和5年前、10年前中国的情况很不同,以中国目前的经济规模来说,即使5-6%的增速也给全球带来了巨大的新增需求。然而,目前世界能源确实存在供给过剩的状况,这需要一段时间调整。

《21世纪》:目前是否是“抄底”能源矿产资产的好机会?

Lacy:商品价格暴跌确实引起了许多公司进行支出控制、取消不再可行的项目,这在能源矿产行业是周期性的常规现象,在1970年代起就出现了这种周期,目前也正在经历这种周期的结束。若有企业致力于能源矿产行业的长足发展,那么现在是抄底的机会,现在的价格是2008金融危机以来最低的。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