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早在2014年初,教育部就发文要求在上海(楼盘)、北京等19个重点大城市试点单校划片或多校划片入学。
8个月前,教育部在大城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调研座谈会上部署,将试点城市扩大到24个。
教育部此举,旨在给火热的“学区房效应”降温。学区房被戏称为房子中的战斗机,其价格的高昂甚至离谱,从来不缺乏例证。
而如果推行“多校划片”,学区房的优势很可能荡然无存,家长过分追捧学区房、中介大肆炒作学区房的状况就可能会改变。
教育部的动向无疑会成为一个“风向标”。只是这阵风何时刮?又将会带来怎样的效应?牵动人心。
学区房:让家长爱恨交加
自教育部拟推“多校划片”的消息披露后,最纠结的莫过于那些有孩子要上学的家长们:已经买了学区房的担心房子白买了,还没买的则纠结于到底要不要买。
刘胜墨就是个典型。他说他甚至无法形容自己此刻的心情。对学区房,他现在是爱恨交加。
“我看过学区房的学校有海淀区五一小学、海淀区人大附小、海淀区育英学校、西城区裕中小学。”他给记者盘点了半年前看过的学区房。
最终他确定了育英学校,也是在学校和房价中进行了均衡。
“育英学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可以直升本校初中,育英学校的硬件设施非常不错,据说最近几年进步非常大。”刘胜墨告诉记者。
“而且这个片区内有一大半都是中央部委的房子,所以能够出售的房源非常少,自然价格就非常高,大概都要6.5万至7万多/平方米,带电梯的房子非常少,而且房子大都比较老,真的只能用破旧来形容了。”刘胜墨说。
和刘胜墨一样,许多家长在孩子刚刚大一点甚至没出生之前就投入了买学区房的大军中。
学区房虽然贵得很,但向来不愁卖。
这不仅是因为买了这样的房子就可为孩子锁定一所好学校,而且因为学区房抗跌性极强,是一项很好的投资品。虽然买时难免“痛”一点,但从长远来看,还是很合算的。
如今,随着国家层面对“多校划片”政策的推动,包括刘胜墨在内的不少买了学区房的家长,因为未来入学政策的不确定性而焦虑。
不过,对那些正准备购买学区房的家长来说,政策的变化可能会让学区房的价格不再虚高。
但目前效果还没有显现。北京市海淀区一家中介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所在区域的学区房价格还是高企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