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外贸迈向新常态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中国经济究竟好还是不好呢?如果不好的话,为什么外资投资中国的高增值的产业和技术呈现井喷式的上升?” 针对目前外贸外资领域出现的新情况,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进行了分析。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经济增速跌至6.9%,其中出口已由过去经济最强劲的拉动力量,变成了拖累因素。张燕生注意到,一方面,“外贸引擎‘熄火’了。”另一方面,外资对中国一些领域投资的井喷式增长。

由外贸、外资的变化而带来了中国国际收支新的变化,张燕生认为,中国国际收支正处于“大转折时期”。

张燕生长期致力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世界经济的研究。就宏观经济走势、对外贸易和外国投资,国际收支等话题,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外贸和外资都在告别旧常态

《21世纪》: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9%,这是宏观经济的底部吗?你对三季度经济数据作何评价?

张燕生:我们不能只和中国的纵向比,我们还要和全球经济的横向比。如果和全球各经济体相比,6.9%的增速在全球还是名列前茅。中国的GDP已超过10万亿美元,每增长7%,就增长7000亿美元,这一个中等国家的GDP。

这个时候,如果再强调经济增速,我们牺牲的很可能就是质量和效益。

《21世纪》:在三驾马车当中,进出口的下滑非常明显。您如何看待目前的外贸形势?

张燕生:是的。前10月进出口的增速是-8.5%,目标是6%,现在的增速与目标值差距是14.5个百分点。投资和消费实际增速和年初确定的目标也有差距,但差距没有进出口这么大。

不过,和全球其他经济体的外贸数据相比,中国还是不错的。以10月份的数据来看,相比去年中国外贸在全球的份额从12.4%上升到了13%。

中国的外贸也有一些新的亮点。比如今年前十月“一带一路”贸易比重、自由贸易区贸易比重、资本输出带动商品输出贸易的占比是上升的。由此可以看到,在整体外贸形势不好的情况下,中国的外贸方式、外贸结构发生从“旧常态”向“新常态”的转变。

《21世纪》:外贸形势的不好是短期现象还是长期的?

张燕生:过去三年,外贸不好;未来三年,外贸也不好,这将是一个长期的、全球性的问题。从全球经济史的数据来看,凡是去全球化、逆全球化的时期,外贸的增长都不好;凡是全球化时期,外贸的增长明显快于经济增长,外贸充当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过去30年,我们GDP的增速在10%左右,外贸的增速20%左右,外贸是三驾马车中拉动经济增长最有力的引擎。但是现在从全球范围看,外贸这个引擎“熄火”了。

《21世纪》:从外贸的细项来看,哪一项外贸的数据较差?

张燕生:在外贸的数据中,加工贸易的数据尤其不好。2005年加工贸易出口占中国出口的比重是55%,今年加工贸易的出口占中国出口的比重不到35%。也就是说,过去10年以外资为主、以工序分工为辅、以低端制造为主的加工贸易的出口占中国总出口的比重下降了20个百分点。

这种变化也反映了外商在中国的投资变化。2005年之前,外资来中国主要是找农民工;2012年之前,外资来中国是找市场。2012年之后到今年上半年,外资投资服务业增长了23%,投资金融业增长了430%,投资技术和研发服务增长了100%以上,投资通讯设备制造增长了230%。

中国经济究竟好还是不好呢?如果不好的话,为什么外资投资中国的高增值的产业和技术呈现井喷式的上升?外资对中国经济的了解应是最具前瞻性的。因此,以工序分工为主、以低端制造为主的“旧常态”的外贸正在退出。而以高技术制造和高技术服务为主的外资正井喷式增长。

这代表什么呢?外贸和外资都在告别旧常态,迈向新常态。从这个角度来讲,你很难说中国的外贸形势是不好。

中国国际收支处于大转折时期

《21世纪》:从2014年二季度开始,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变成“单顺差”,这将对中国的外汇储备及国际收支平衡带来怎样的影响。

张燕生:实际上从2014年6月开始,我们的外汇储备达到峰值后开始明显下降。资本和金融项目去年4季度的逆差达到960亿美元,而且服务贸易的逆差也超过1000亿美元。

同时货物贸易的顺差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一般贸易一直逆差,现在开始出现顺差。以国际竞争力为基础的、以国内企业为主的一般贸易现在开始出现顺差,但是以外资为主的加工贸易下一步会进一步减少。

从这个角度而言,国际收支也是处于一个大转折时期,外汇储备已经从峰值的3.99万亿美元下降至现在的3.55万亿美元,意味着中国的对外贸易从“双顺差”走向了一个新的平衡状态。

今后人民币走出去不是靠升值、顺差“走出去”,而是靠中国长期、持续的经济增长支撑“走出去”。人民币“走出去”可以从贸易结算转向对外直接投资及离岸金融交易拓展,包括现货、套期保值等。

《21世纪》:市场有观点认为,实体经济有通缩风险。对此,你怎么解读?

张燕生:从实体经济来看,确确实实面临着转型的问题。过去“旧常态”积累的产能实在是太大。

从货币的角度来看,过去6年人民币在升值,美元在贬值,那么套汇套利的资金进入中国,导致外汇占款成为央行资产负债表中基础货币投放最重要的渠道。为什么目前商业银行的存准率这么高呢?就是因为央行要对冲美国量宽资金。无尽的资金进入到中国套汇套利,因此我们的流动性很大程度是和国外的量宽有直接关系的。

去年10月份美国的量宽退出,今年12月份美国又要进入到加息预期,因此美元升值,资本有流到美国的预期,外汇占款则出现下降,央行的基础货币投放减少。如果央行不采取全面的对冲措施,经济体的流动性就会下降。

从广义货币来看,2014年的下半年我们确实面临着流动性的紧缩。现在开始怎么对冲?就是需要扩大信贷的投放。扩大其他渠道基础货币的投放才能对冲美国的量宽退出和美国的加息预期,以减少外汇占款下降的冲击。

否则,货币经济出现紧缩,实体经济要调整,就会加剧通缩。中国是有需求的国家,怎么会通缩呢?我们采取一定措施就能化解这个问题。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