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用好降准这把双刃剑

来源:证券日报 2016-03-06 15:31:54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本次降准其实是通过确保低成本信贷从银行向企业和家庭借款者流动来刺激经济的最新举措。

虽然美联储去年12月份开始多年来的首次加息,市场认为全球主要大国的货币政策开始分歧,即美国货币政策收紧,欧洲央行及日本央行等则更为宽松,但实际上全球经济仍然难以短期复苏,面临衰退的风险仍然很大,全球多数国家的货币政策仍然在宽松再宽松,甚至于多国央行已经采取了负利率政策。

2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6年3月1日起,普遍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根据央行的数据估计,此举相当于向中国的银行系统注入约6900亿元流动性,并使大型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降至17%。这其实是通过确保低成本信贷从银行向企业和家庭借款者流动来刺激经济增长的最新举措。

这次央行降准,其目的说得十分清楚,就是要保证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充裕,保证货币与信贷适度增长,为今年经济改革创造新的货币金融环境。因为,2015年的经济增长回落到25年来最低点6.9%之后,由于国内外环境的影响,2016年经济增长下行的压力仍然很大。而央行的降准也就成了保证2016年经济能够稳定增长最为重要的工具之一。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早些时候人民币汇率持续贬值,不仅导致国内的资金大量流出,也让国外的资金不愿意流入中国市场,从而使得1月份的外汇占款减少近6445亿元。外汇占款的下降,导致央行的基础货币投入减少,市场的流动性就面临着不充裕的风险。上周货币市场利率的突然飙升,很大程度上与这有很大关联。但是在人民币汇率没有稳定前,央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只能被动盯住人民币汇率变化,否则容易引发人民币进一步贬值。

宽松的货币政策是2016年房地产去库存化最为重要的手段与工具。可以看到,今年以来,在政府一系列房地产救市政策推动下,国内一线城市及部分二线城市出现前所未有的炽热场面,不仅房价疯涨,而且住房销售也全面增长。住房销售全面增长最为重要的工具就是银行住房按揭贷款全面快速增长。2016年1月份银行信用贷款增长2.51万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增长最快。因此,央行降准能够为国内商业银行增加更多的可贷资金,以此来保证住房按揭的贷款需求。

央行突然降准,市场既猜测,也欢呼。猜测的是这次央行降准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一直下跌的股市,还是为了正在亢奋的一线房地产市场。因为两者都需要更多的流动性流入。市场的欢呼就在于可以引资金流入股市,可以让中国股市指数重新上涨。市场欢呼,有人特别亢奋认为它将全面刺激二线甚至于三四线房地产市场价格上涨,全面消化中国房地产的库存。真是一举几得。

但是,信贷政策过度扩张,除了美国通过股市的繁荣有那么一点起色之外,各国的经济同样是陷入在泥淖中。2009年至2013年中国信贷过度扩张,把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吹起而造就了短期经济繁荣,保证了GDP增长,但是这种“房地产化”经济所造就的繁荣所带来问题与后遗症是未来十几年无法消解的。可以说,当前中国经济生活所存在的各种问题都是经济“房地产化”所引发的。从长期来看,降准特别是过度的信贷扩张的负面影响是无法来估量。

还有,过度的信贷扩张或降准降息也是人民币币值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在人民币贬值预期还没有完全逆转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央行宣布降准后,离岸人民币兑换美元跌幅扩大至0.19%,报6.5567;在岸人民币兑换美元跌破6.55关口,报6.5511,一度触及及2月5日以来最低点。也就是说,在人民币贬值预期没有完全逆转的情况下,央行在这种时候无论是降准还是降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肯定会很大。

过度扩张的货币政策,或降准,有可能会让当前一线城市的房价更加疯狂。因为,今年以来,政府以房地产去库存化为目的,对住房市场进行全面加杠杆及减税,从而引爆国内不少城市的房地产市场的疯狂。如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出现买家排队买房子的情况,也让这些城市不少楼盘几乎一天抢购一空。一个又一个“日光盘”出现。

这种房地产市场的疯狂,即使现在仅限于少数城市,但有可能向其他二、三线城市蔓延,由此掀起又一波中国房地产炒作潮。如果房价快速推高,不仅不少城市现有住房库存很快就能够消化,地方政府30万亿元的债务负担很快就会转移到这些住房炒作者手上,更为重要的是一波又一波的新的住房很快就会推出。

这样做,短期内可以降低地方政府债务负担,可以让房地产出现繁荣及GDP快速增长,但长期来看,这种“房地产化”所引发的问题肯定会越来越大。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