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际财讯 - 正文

美元或取代美债成为避风港 美联储加息或源源不断

来源:汇通网 2018-04-28 10:19:4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下图展示了10年期债券收益率和道琼斯股指的每日总体回报之间的关联走势,并将其与3个月同业拆借利率的演变进行了叠加。最后一张图表显示,自2017年初以来,美债收益率和股票收益率之间关联也开始下降,这突出表明美国的利率对股市波动的敏感性下降。

(原标题:美元或取代美债成为避风港 美联储加息或源源不断)

目前对大宗商品持推崇态度的冈拉克,在其对DoubleLine投资者的长篇演讲末了时表示,他预测在未来的经济衰退中,将不会在债券中获得安全的收益,换言之,随着股票市场的崩溃,债券不再是一个安全的资产。

债券作为一种避险资产最典型的案例是2011年8月,当时标普下调了美国AA债券的评级,许多人预计这将会导致债券收益率上升,但是事实刚刚相反,随着股市的暴跌,收益率下跌了60个基点,因为美联储会直接购买债券而不是股票。

正如美国银行的巴比那·马丁所说的,多年来美国国债一直被视为最优秀的避风港——这是一种高质量的资产,在市场压力下会反弹,并为投资者的高风险投资提供多样化投资组合。这就是为什么在2011年8月,当标普将美国主权债务评级从AAA下调至AA+时,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实际上在随后的6周中下跌了约60个基点。

但是今年,美债所扮演的传统的角色已经有所改变,正如马丁所言,美债的表现类似于一种风险资产,此前马丁曾多次提到了美债收益率结构性上行压力的理由,包括美联储将会缩表,较高的同业拆借利率以及美国财政赤字的不断上升。

所以什么发生了改变?相当简单,美国(债务)第一原则的到来。

马丁进一步解释说,过去的一年半里,美国一直是民粹主评说的焦点,但“美国第一”的意识形态总是聚焦于财政支出,以此来安抚选民的不满情绪。

这是一张上一周才公布的表格,显示了美国的财政状况已经转变为扩张性的,这与世界上其他大部分国家是相反的。

正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其最新的财政监察报告中表示,美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债务/GDP还在不断上升的国家,预计这一比例还将从108%升至116.9%。其他国家则恰恰相反,德国的债务/GDP预计将下降至17%。

是什么驱动着美国的债务不断的上升?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权力机关的费用每年上涨1500亿美元,约占GDP的0.7%,未来两年,随着企业和个人税收的进一步降低,这可能会导致美国的财政赤字在未来3年达到1万亿美元。同时,国会预算办公室近期预测美国联邦债务将会在未来几十年上升至二战以来的最高水平。

因此,如此明了的财政状况,美国债务/GDP比值在未来几年将会创出里程碑式的水平就不足为奇了。下面这个图显示了美国的债务/GDP比值预计将在未来5年超过意大利的水平。

而且,正如马丁所提醒的那样,私人部门所需要消化的债券供给较之在美国量化宽松期间所需要消化的债券供给要多很多,这将令美债价格承压,中国如果选择抛售部分的美债,这将会加剧美债价格的走低。

但是如果美债变成了一个不安全的资产,什么会取代美债的地位?

美国银行全球利率策略师拉尔夫·普瑞瑟尔表示美债典型的避险属性正受到美元诱人回报率的影响。拉尔夫表示,历史上在市场动荡时期,货币将会从风险资产流出(例如股票)流向债券。

但是随着同业拆借利率达到了2.36%,对于美债的支撑作用开始减小(考虑到5年期债券收益率已经达到了2.84%)。换言之,现金作为一种资产类别的兴起,正在改变市场动荡时期复合资产投资者的传统投资策略。

相比于10年期债券,两年期债券才是目前市场上最令人担心的。

下图展示了10年期债券收益率和道琼斯股指的每日总体回报之间的关联走势,并将其与3个月同业拆借利率的演变进行了叠加。

通过上图,美国银行信贷分析师解释说,10年期债券回报率以及股票的回报率是明显的负相关(-60%),在金融危机期间债券扮演了一个避风港的角色以及保值的场所。但是金融危机结束后,负相关关系已经明显的下降,目前只有-28%。

此外,债券和股市的走势变动也符合了3个月同业拆借利率的走势。换言之,越高的拆借利率与疲软的股市和债市相吻合。

市场震荡时期,现金成为了一个吸筹的地方,尤其是再2017年中期以来,当时的拆借利率已经开始稳固的上升了。

最后一张图表显示,自2017年初以来,美债收益率和股票收益率之间关联也开始下降,这突出表明美国的利率对股市波动的敏感性下降。

马丁的结论是,由于现金的吸引力上升,因此对美债传统的避险作用构成了挑战。

这里补充一点,随着美联储加息,将使得美元相比于美债成为最安全的避风港,这将导致更高的收益率,由于美联储会通过通胀来解决这一问题,因此最终加息过快的结果将会导致经济陷入衰退。

同时那些所谓的购买安全资产的投资者(例如回购市场、抵押品市场等等)也将会开始转移注意力,这些资金也最有可能流向欧洲,这主要得益于欧洲央行的长期的量化宽松政策。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