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利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企业投资并没有接近央行之前希望的水平,这让很多市场人士不解。央行对于“有效需求”及“传输渠道”的迷恋让他们将利率降至目前令人难以置信的水平。
继瑞士、瑞典、丹麦和欧洲央行之后,全球第三大经济体日本今年2月也将利率降至零以下,以防止经济停滞和通货紧缩。
负利率是个复杂的话题,很多不同的因素在起作用。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用以刺激投资的低利率政策已经失灵,因此不得不依靠更低的利率才能推动经济继续增长。而投资饱和却正是低利率政策失灵的原因。
大宗商品市场有这样的说法:对付高价的良方就是更高的价格。如果这种说法正确,那么导致更低利率的原因几乎肯定是低利率!
即便如此,在更基本的层面上,或许可以借助一点简单逻辑来梳理一下这个解答这一难题的至少一部分答案。
从理论上说,正利率反应了最基本的真理:对于潜在消费者来说,今天适合我们享用的产品比只有明天才能得到的相同的产品要更值钱。而且,由于生产资料以现存的形式不能吃、不能穿、不宜居住,他们的价值只能体现在其生产出的消费品的质量上。
因此,通过使用现在生产的消费品与之前生产的消费品之间现行的利率(正是自然利率),生产的当天的商品以留作日后使用的方法总是会打折扣。这样做,我们的内部收益率(IRR)就是正值。
自然利率是指假设所有价格具有充分弹性,令总需求与总供给永远相等时的利率水平。该概念假设各种各样的价格可以反映供求关系而在瞬时被调整,所谓自然利率是指在这个假设中成立的实质的利率。在这种假想经济中,由于各商品的供求一致,就实现了有效率的资源分配。这样,自然利率也就可以说是为实现理想的资源分配所要求的实质利率。
既然自然利率在本质上是无法观察到的,因此就使用了市场利率——它是自然利率不可避免的替代物,其要求伪证越少越好。
因此,市场利率将企业家的障碍降至最低限度。在实践中,他会习惯性地希望超过这一利率,以便能赚取额外盈余。这些额外盈余构成了他们的真正经济利润,而不是他们的财务利润。 同时,这些额外盈余也对他们必须要做的冒险及他们一路走来所承受的不确定性进行了补偿。
但是,负利率跟上面所说的正好相反,它暗示未来产品的价值比现在生产的产品的价值更高。这意味着,今天生产的产品组合比未来加上产品和服务流程共同花费的现金价值更高。
如果是这样,任何一个理智的公司老板为什么要进行大量的新投资支出?这些新支出的内部收益率(IRR)从现金的角度来说是负值,与其如此,还不如今朝有酒今朝醉,用手头资金来回购股票增发红利更加划算。而一旦如此,整个社会经济就会陷入进一步的恶性循环。这将是政策制定者所始料未及的。
相关新闻: